脾胃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环节,它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吃进去的食物分解并转化成营养及能量提供给身体各处,来维持孩子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发育。然而也正因为脾胃“担此大任”,很多孩子都多少都有脾虚的情况。那我们来看一下孩子脾虚了到底有哪些症状?
1、胃口不好挑食、厌食。脾胃作为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想不想吃饭,主要是由它们给大脑传输信号的。如果脾胃功能弱,无力运化更多的食物,大脑收到的信号就是“不想吃饭”。如果脾胃功能强健,需要更多的食物来提供营养,则孩子就胃口好,不挑食。
2、便秘或腹泻。便秘是因为脾虚,导致津液无法输送至大肠、润滑大肠,使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而津液则是由脾胃吸收的营养物质来润养身体的。如果脾虚,食物的营养物质无法有效的转化为更多的津液,就会引起便秘。还有一种腹泻的情况,则是因为脾胃无法充分消化和吸收食物,往往吃什么拉什么,这也是中医里讲的“完谷不化”。
3、睡觉不踏实。有句话叫“胃不和则卧不安”。平时生活中不善待脾胃、饮食不规律,就会导致脾胃不和,消化系统就会出现问题,久而久之脾胃亏虚会直接影响到睡眠
4、面色萎黄。很多孩子的小脸一看就是黄黄的,那肯定就是脾虚了。中医的五行学说将五脏对应不同的颜色:脾为黄,肾为黑,心为红,肺为白,肝为青。如果哪个脏器出现问题,则会从脸上反应出来。所以如果脾虚了,脸色就会发黄。
5、身体瘦弱、光吃不长肉。脾胃不和有一种情况就是胃强脾弱。胃强,吃很多,但是脾的功能就比较弱。脾无法完全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去供给身体的能量,就会使身体瘦弱,四肢无力。
6、抵抗力差,爱生病。在西医里,能保护我们身体不生病的叫免疫系统,而在我们中医里,这叫做“营卫之气”,“营气”是液体状的营养物质,在我们身体防御系统里好比“弹药”,而“卫气”则好比是能将“弹药”打出去的一种力。两者共同协作,才能更好的抵御外来病邪。这种气从何而来呢?从脾胃生化而来。脾胃吸收食物的营养物质,向上输送至肺,再由肺输送至身体各处。所以如果脾虚了,没有了抵御外邪的根本,就很容易被外邪侵袭导致生病。
7、脾气大。中医认为,身体内阴阳平衡,身体状态才能正常。如果阴虚就会生内热,体内有虚火,人就会烦躁,脾气大。很多家长就问,那怎么就能确定孩子脾气大是性格问题还是阴虚导致的呢?你可以看看孩子同时伴有舌头红、舌苔薄、嘴唇鲜红,下眼睑红或者发紫,那么就可以确定孩子是脾阴虚了。需要尽快给孩子补脾、滋阴。
8、爱流口水、睡觉半睁眼。“脾在液为涎”,意思是我们的口水能反应脾的情况。正常来讲,脾有收摄的能力,只有在我们看到食物的时候,口水才会分泌出来。如果在睡觉时流出来,则说明脾功能紊乱了。还有一种脾虚的情况可以在睡觉的时候体现出来,就是睡觉眼睛半睁,叫“睡卧露睛”,这也是脾虚引起的。
9、口气重,舌苔厚,扁桃体发炎。脾胃健运,则能将食物充分消化吸收,如果脾虚失运,食物就会停滞在胃里,造成积食,使口气有异味,舌苔中间部位(对应脾胃区)变厚。积食后,心火会随着胃火上逆,让上焦变热。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
10、爱吃口味重的食物。《黄帝内经》里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能知五谷矣。”如果一个人脾气虚了,则食不知五味,吃什么都没有味道。如果孩子特别爱吃口味重的食物,则说明孩子脾虚了。
孩子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等同于对脾胃健康的要求。很多家长为了让身体健壮,给孩子吃高营养的东西,但是如果孩子脾虚的话,高营养的东西孩子非但吸收不了,还会引起积食。
所以要想孩子身体强壮,首先要解决脾虚的问题。脾虚是一种慢性病,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调理起来也不能操之过急。小编建议大家尽量给孩子用推拿和食疗的方法,从饮食方法和饮食习惯上改善。
脾虚分为脾阴虚、脾阳虚和疳积,不清楚孩子属于哪种可以留言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