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常说“冬病夏治”,意思是冬天的一些疾病在夏季治疗,可以起到很不错的效果。冬病夏治虽好,但并非每个人都适合,一起来看看冬病夏治有哪些误区。

其实大部分的人们都感觉冬病,夏治效果非常好,其实,有些时候冬病夏治也是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的我们感觉夏季人们容易出汗,可以排出身体内的寒湿毒因此对于这样的现象的误区我们一定要重视了解,那么冬病夏治的误区都是有哪些呢!

夏季补阳防冬病

中医认为,冬季寒冷而潮湿,风寒湿邪侵入人体,易消耗体内阳气,引起经脉不通、气血不畅,导致肺、脾、肾、经络等发生反复难愈的病症,如咳嗽,哮喘、风湿、感冒、过敏等。

而夏季天气回暖,趁着自然的“温”、“热”特性,如果借以温补阳气、散寒驱邪,经脉和气血都逐渐畅通,能一定程度上减轻疾病发作时的症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起到疾病预防的作用。

不过,在简单的“冬病夏治”四个字中,可是蕴含了很多学问的,有些大家“想当然”的常识,恰巧是“冬病夏治”的误区。

误区一:所有人都适合冬病夏治

真相:阴虚火旺者不适合冬病夏治

正如上述介绍的那样,冬病夏治并不能包治百病,并且在讲究辨证论治的中医中,同一种疾病也会有不同的证型。就拿咳喘来说,分寒痰犯肺型、肺气虚损型、阴液亏虚型等多种证型,只有寒痰犯肺型的咳喘才适合冬病夏治的方法。

阴虚火旺型的患者,体内的阳气已经很重,若在此基础上还进行温补,不但不利于治疗,反而会对身体造成新的危害。

误区二:“夏治”有效可不再继续治疗

真相:治疗半途而废或使病情加重

冬病夏治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方法,虽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真正的疗效只有到了冬天才可以看到,并不会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此外,冬病夏治所针对的疾病多为一些慢性病,治疗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即便到了冬天真的有了效果,也不要轻易见好就收,是否继续治疗还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对于很多顽固的慢性病,可能还需要连续坚持数个夏天,才能使病情稳定。

误区三:夏治可保冬病不发作

真相:夏治只是基本保健,不可过于依赖

很多人认为,只要“冬病夏治”了,就可以避免冬季疾病的发作,从而轻视相关的治疗。但实际上,冬病夏治只是针对慢性疾病的一种基本预防保健,并不能代替日常治疗,在此期间不能盲目减药、停药。

同时,一些需要遵守的禁忌也不能松懈,在夏天应忌食酸冷、辛辣、油腻食物,尽量少吹空调,同时注意适度的锻炼。

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

1、冻疮

该病多在寒冷季节发作。患者可在三伏时节进行治疗。方法是:取桂枝5克,红花、紫苏叶、附子、荆芥各10克,生姜30克。将上药一起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然后用此药液熏洗患处。每日1剂,一般10天为一个疗程。 

、呼吸道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皮肤属肺所主,也属于广义的呼吸系统。也就是说,吃冰冷的东西或衣服穿少了,会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同样的道理,一些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遇冷或冬天容易发作。再加上现代人往往用”抗生素“来治疗呼吸道疾病,导致机体脾虚生湿、肾阳虚损,易受风寒外侵,更易反复咳喘。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为邪侵,尤以小儿、老人最易受邪。从肺辨治,根据病情,每个人敷贴选取的穴位各有不同。比如,小儿哮喘重在治脾,老人哮喘重在治肾。主要选大椎、肺俞、膏肓、心俞、肾俞、命门、定喘等穴位贴敷治疗,以皮肤发红,出现似痱子大小的水泡为度。 

穴位敷贴治哮喘类疾病的膏药,主要采用白芥子、肉桂、细辛、生姜汁等天然中药。

此外,穴位注射配合穴位敷贴疗法,对治疗结核病效果较好。

音乐与人的心理、生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曲终了,病退人安。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就记载着:“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徴,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角、徴、宫、商、羽五音称之为“天五行”。

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便是《黄帝内经》所提出的“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音乐是最好的疗养师,翩翩而来的乐符,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养心音乐

心脏出问题,常出现失眠、心慌、心胸闷等情况,从而导致胸痛、烦躁等表征。

最养心曲目:养心气最需要的是平和,所以推荐的最佳曲目为《紫竹调》。这首曲子中运用属于火的徵音和属于水的羽音配合很独特,补水可以使心火不至于过旺,补火又可使水气不至于过凉,利于心脏的功能运转。

最佳聆听时间:1:00-3:00。中医最讲究睡子午觉,所以一定要在子时之前就要让心气平和下来。

养肝音乐

肝不好常常出现抑郁、易怒等情绪,而乳房胀痛、口苦、痛经、舌边部溃疡、眼部干涩、胆小、容易受惊吓则是外在表征。

最养肝曲目:肝顺需要木气练达,适合欣赏的曲目为《胡笳十八拍》。这首曲子中属于金的商音元素稍重,刚好可以克制体内过多的木气,同时曲中婉转地配上了较为合适的属于水的羽音,水又可以很好地滋养木气,使之柔软、顺畅。

最佳聆听时间:19:00-3:00。这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间,一来可以克制旺盛的肝气,以免过多的肝气演变成火,另外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旺盛的阴气来滋养肝,使之平衡正常。 

养脾音乐

长期的暴饮暴食、五味过重、思虑过度等都会让脾胃产生不适,腹胀、便稀、肥胖、口唇溃疡、面黄、月经量少色淡、疲乏、胃或子宫下垂都是常见的症状。

最养脾曲目:《十面埋伏》。脾气需要温和,这首曲子中运用了比较频促的徵音和宫音,能够很好地刺激我们的脾胃,使之在乐曲的刺激下,有节奏的进行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最佳聆听时间:在进餐时,以及餐后一小时内欣赏,效果比较好。   

养肺音乐

吸烟、过度疲劳、呼吸道疾病、厨房油烟、汽车尾气、滥服药物、饮食不当都是引发肺部疾病、甚至致癌的诱因。咽部溃疡疼痛、咳嗽、鼻塞、气喘、容易感冒、易出汗,都是肺不好的表现。

最养肺曲目:《阳春白雪》。肺气需要滋润,这首曲子曲调高昂,包括属于土的宫音和属于火的徵音,一个助长肺气,一个平衡肺气,再加上属于肺的商音,可以通过音乐把你的肺从里到外彻底梳理一遍。   

最佳聆听时间:15:00-19:00。太阳在这个时间段里开始西下,归于西方金气最重的地方,体内的肺气在这个时段是比较旺盛的,随着曲子的旋律,一呼一吸之间,里应外合,事半功倍。

养肾音乐

肾乃先天之本,经常熬夜、过度劳累、喝酒喝浓茶都会伤肾。面色暗、尿频、腰酸、性欲低、黎明时分腹泻,都是肾不好的表现。

最养肾曲目:《梅花三弄》。肾气需要蕴藏,这首曲子中舒缓合宜的五音搭配,不经意间运用了五行互生的原理,反复的、逐一的将产生的能量源源不断输送到肾中。一曲听罢,神清气爽,倍感轻松。

最佳聆听时间:7:00-11:00。这段时间在一天里是气温持续走高的一个过程,人和大自然是相互影响的,在这个时间段,太阳在逐渐高升,体内的肾气也蠢蠢欲动地受着外界的感召,如果此时能够用属于金性质的商音和属于水性质的羽音搭配比较融洽的曲子来促使肾中精气的隆盛。

高血压音乐处方糖尿病音乐处方解抑郁音乐振作精神音乐去烦燥音乐5首改善睡眠音乐15首养生音乐促进食欲音乐茶室音乐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中药穴位贴敷,药物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

作用机理

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中药穴位贴敷,现代研究发现,药物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使之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另外,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其产生抗体,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还可能通过神经一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

治疗方法

由于虚寒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常常是在冬季发作或加重,而在夏季缓解或消失,如果在夏季能够在此类疾病相对处于缓解期的时候给予治疗或预防措施,有利于减少或减轻冬季的病证,这正是中医“既发之时治其标,未发之时治其本”之治病原则的体现。夏季虚寒性疾病病情较稳定,针对“虚”采用“补”、针对“寒”采用“热”的治疗方法,如内服温补药物以扶助正气,驱逐寒邪;采用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外治方法温通经络、散寒祛邪,都可以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好转,以期收到“治病求本”的疗效。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据穴位的主治病证,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药物注射、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三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即天灸疗法,常采用具有温通功效的中药组方制成贴敷药物),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发现,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疗效显著,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分别于三伏天各敷一次。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以机体自我感觉可以耐受为度,但一般不超过4小时。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同时可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服等治疗措施,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

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慢性皮肤病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其他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禁忌症

药物穴位帖敷禁忌证

1.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

.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

冬病夏治

四逆汤是什么?

四逆汤是《伤寒论》中经典的方剂~

四逆汤原方: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

四逆汤中,炙甘草的用量是最多的,干姜次之,附子最少。

四逆中的“逆”,是与正常相反的意思。逆对应的就是顺。(逆就是不顺畅,就是停滞)当身体顺畅的时候津液能达到末梢,这时候手脚是温的,但是当身体出现了逆,也就是不通,也可以理解为停滞(寒)。这时候津液不足打到末梢,所以手脚就会出现凉。

然而四逆汤不是只是手脚凉,四逆汤可以振奋机能的沉衰,具体还是先来看看方剂的配伍~

四逆汤有什么作用?

甘草具有保水的作用,甘草之所以在内蒙古种植效果做好,是因为沙漠化严重的地方,根系越容易发达,越容易保水,可以使得体内的津液相对丰盈一些。

附子振奋身体机能的沉衰,通经脉;干姜有温通经脉的作用。

四逆汤中,炙甘草的剂量是最大。很多人又不理解了,其实这就反应了古方剂的传神之处。

这是因为咱们在强调恢复功能的时候,也不能忘记恢复物质,就好比是一个公司的盈利很差的时候,除了要恢复盈利能力外,还需要给予资金支持。四逆汤中炙甘草多,就是帮助我们恢复物质,保持功能和物质之间的平衡。炙甘草恢复的物质主要指的就是津液。

四逆汤看似是专门恢复功能的方剂,其实也考虑到了恢复津液。也是著名经方家陈修园说过整部伤寒论概括起来就六个字“保胃气,存津液”的体现。

开始实践四逆汤,遇到了什么问题?

买不到好的附子怎么办?

四逆汤中原方用的是生附子,但是你很难买到生附子的(你们懂得--很少人能真正明白附子的作用,大家都觉得附子有“毒”!!!!话说,药物的毒性只的是偏性好么~),如果实在买不到,最好去同仁堂买附子(经验告诉大家,相对好一些),买不到生附子,尽量买黑顺片、黄附子。

(上图为黄附子)

剂量如何把握?

如果你决定要喝四逆汤,一定要记住,三味药中炙甘草的剂量一定要最多。现代人脾胃工作状都很差,津液都不丰盈,而附子、干姜都有温通、通经脉的作用,经络一通,好比是之前的河沟很小,可能用一杯水河沟就满了,当用了温通的药,好比是河沟就变多了,这一杯水是远远不够的,就可能会出现津液不足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心慌、睡眠不好等津液相对不足的情况。

炙甘草作为保水剂,如何单纯用四逆汤的话,剂量一定要是最大的。

四逆汤可以化裁吗?

如何津液水平非常低,单纯服用四逆汤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舒服,比如容易口渴,睡的不沉,可以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加上茯苓(安神)、生地(补津液)等。

如果口中异味明显,可以在四逆汤中加入半夏、黄连等。

如果是老年人,或者有血压高的情况,可以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加上石膏、山茱萸等(具体情况咨询经方医生)。

会遇到什么排病反应吗?

服用四逆汤后,可能会出现清鼻涕增多情况,这个是排肺寒的反应。寒是个能量,需要物质载体依附;同时吐痰(较清晰)增多,也是在排肺寒。

最常见到大便增多的情况,甚至水样便,这个称之为“开太阴”,是脾胃功能强劲的表现。

可能会遇到偏头痛,因为病邪从阴经层面赶到阳经层面,会过少阳层面,表现出偏头痛的情况,可以备上小柴胡颗粒,一次4-6袋。

另外,可能会出现食欲增加,变困,性欲暂时降低等治病现象。

如何开始实践?

可以先从原方剂量开始~

四逆汤

生附子15g炙甘草30g干姜4g

三味同煮,水末过药材3-5公分,大火烧开,转小火,熬五十分钟,倒出药液,再加少量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熬半小时,两次药液混合。早晚饭后十分钟到一个小时服用。

如果你系统学习过中医,可以加大剂量~

例如,炙甘草90g干姜60g附子30g(先煎90分钟),可按照这个比例增加剂量,例如炙甘草10g干姜90g附子60g(先煎90分钟)(最好根据自己的情况咨询经方医生)

如果你真的想学好经方,这个夏天一定要好好实践,四逆汤是实践经方的基础,这一关必须过,实践后才会发现市面上什么某某中医说的附子有毒啊等等问题都是不对的,你就知道说这些话的人根本没有实践过,他们也很难真正的理解。而且在实践四逆汤的过程中也会体会到四逆汤的好,和四逆汤的不足。

冬病夏治服用四逆汤,大家一定会有收获~~振奋你的身体机能,驱寒排邪,行动起来吧~~

临走记得点下方拇指如觉文章不错,转发给更多朋友,传递咱的中国立场。

?版权声明

内容来源于悟石书院,图片来源于文人空间,中科国腾编辑,版权归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中科国腾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初期怎么治
哪里治疗白癜风病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jg/100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