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剑博士年门诊量在一万五千人次以上,以其疗效卓著的临床成功经验成书。其上课引经据典,循循善诱,深受学生拥戴,课堂上每每听者盈室、座无虚席,有时连过道上都站满了旁听者。其学术研究则成果累累,被评为第九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

普济消毒饮

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发热

万某,女,1岁9个月,云南省昆明市人,年7月12日诊。

发热6天。

患儿于6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发热,伴有鼻流清涕,偶尔咳嗽,体温最高38.8℃,经输液治疗3天,发热不退,每日体温在38℃左右。同时服“蓝芩口服液”等清热解毒中成药与西药抗生素、退热药,而发热持续6日不退。经他人介绍,患儿家长带患儿来我门诊求治。

刻下症见发热,体温37.9℃,右侧眼睑发红,结膜轻度充血,流泪。查咽喉部,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双侧扁桃体上分布有五六处脓点。舌淡,苔白腻,脉滑数。指纹:淡红,滞,浮,在风关。

辨证:风热夹湿外感。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化湿,解表。

处方:普济消毒饮加减。

方药如下:

牛蒡子5g,黄芩5g,生甘草4g,桔梗5g,板蓝根5g,玄参6g,升麻8g,柴胡8g,陈皮5g,薄荷5g,僵蚕6g,青蒿8g,白蔻6g,藿香6g,白芷6g,厚朴6g。

2剂,水煎服,一日半一剂。

7月15日复诊:家长诉患儿服上方不到1剂,发热即退,近2日未再发热。查咽喉,扁桃体脓点已经消退。目前只有轻微咳嗽,以桑菊饮合藿朴夏苓汤加减善后。

按语

本案患儿发热已有6天,病在上焦,病因热毒。外感热毒上冲,故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化脓,眼圈发红,结膜充血、流泪。因于外感,影响肺卫,故见发热、流涕、咳嗽。从舌脉来看,苔白腻而脉滑数,故外感热毒尚夹有湿邪,若一味清热解毒,湿不去则热亦不去。故清热解毒同时,须同时化湿解表方为精确。普济消毒饮为李东垣创制名方,本治“大头瘟”,但所针对的病机是上焦火热毒邪,故不论何病何症,只要病邪为火毒,病位在上焦,皆可用之,不囿于“大头瘟”。以普济消毒饮清解上焦热毒,热毒得降,火热下行,咽喉及眼部症状得消。因毒邪在上,故去原方中黄连;虑过寒凉,冰伏湿热,故去黄连、连翘、马勃之寒,以便藿香、厚朴、白蔻等品施行化湿、行气功能。本案关键在于配伍藿香、青蒿、白蔻、厚朴等化湿之品,湿去方能热退。患儿之所以输液及口服清热解毒中成药、抗生素,而发热不退,是因湿邪不去,胶着热邪所致,故治疗必须化湿清解。配伍白芷,一则与藿香、厚朴、白蔻、陈皮防止普济消毒饮诸药过寒,二则取其辛散透脓之功。另外,还需注意,温病学家皆言“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是有道理的。笔者的经验是,治疗风热、上焦火毒时,板蓝根用量不可过大,须以小量清宣。有的临床医者,用板蓝根,成人量一用便至15~30g,若用于风热表证、上焦火毒证,则用量过大。板蓝根用量过大,药力下行,变为清热泻火,适用于火毒炽盛或里热证,在表、在上者,不适宜用量过大。笔者经验,板蓝根成人量每日10g以内,可以清宣。

本文选自《蜀山医案——经方临证知行录》,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汪剑。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fl/126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