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女性,66岁
主诉:口腔异物感14天。
现病史:患者于14天前无明显诱因下感口腔异物感,无咳血,无吞咽困难,无咽干咽痛、声音嘶哑等不适,自行将肿物戳破(具体不详),口腔异物感稍减退,后上述症状反复,曾在当地门诊治疗(具体诊疗过程不详)。查体发现左软腭可见一大小约2×3cm肿物,质地较硬,表面光滑,未见明显脓点,色泽与周围组织一样。大小便正常,睡眠良好。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史:乙肝肝炎(“大三阳”)。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血浆纤维蛋白原5.41g/L(正常值:2-4g/L)。ECT:1、右侧胫骨下段骨代谢局限性增高,考虑恶性肿瘤骨转移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检查;2、全身骨显像其它部位未见明显恶性肿瘤骨转移影像改变。胸片:主动脉硬化
超声:主动脉硬化。
CT/MRI扫描:设备为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层厚为5mm、层间隔5mm,电压kV,管电流mA~mA,矩阵×;自肘静脉以3ml/s流率,经高压注射器团注非离子碘对比剂80ml,于注射后30s、90s分别行双期增强扫描;患者采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眼眶上缘至下颌骨体,扫描结束后行5mm薄层后处理重建,骨窗:窗宽-Hu,窗位-Hu;软组织窗宽-Hu,窗位50-85Hu。详见图像1~12。
二、病例问答挑战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一解读
答案:B
该病灶与上颌骨、翼突内侧板局部关系密切,与翼内肌似有相连,但主体位于左侧软,如图8?12。
问题2:该病例中最有助示提示良恶性的CT征象为(单选)
A边界:与周围组织分界是否清晰
B密度:均匀与否,有无坏死
C强化:不均匀明显强化
D颈部淋巴结肿大
答案分割线
问题二解读
答案:C
病灶约2.5cm×2.0cm×1.8cm,边缘光滑,平扫CT值约60Hu,增强周边明显强化,动脉、静脉期CT值分别为Hu、Hu;病灶中央强化相对较弱,平扫、动脉、静脉期CT值分别约48Hu、77Hu、Hu,内见小斑片无强化区。上颌骨未见明确骨质吸收、破坏,咽旁及双侧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病灶内坏死及不均匀的明显强化更提示恶性可能(如图6?8)
问题3: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CT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A腭部慢性脓肿
B软腭癌
C神经鞘瘤
D腭部多形性腺瘤
答案分割线
问题三解读
答案:B
手术所见:以单边开口器打开口腔,暴露肿物,距肿物边缘约1.5cm处作一椭圆形切口,前侧、左侧及右侧依次切开粘膜、粘膜下至硬腭骨面,后缘切透软腭至鼻咽腔。用电锯沿骨面锯开前侧、左侧及右侧壁,以咬骨剪咬开上颌结节,从而将肿物及上颌骨底壁完整切除。标本肉眼所见:肿物大小约2×3cm,边缘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呈火山口样,中部粘膜破溃,色泽与周围组织相近。
病理所见:左软腭肿物:内见形态较一致的细胞呈巢状、条索状浸润,细胞中等大,核圆、核仁明显,胞浆红染或空亮,可见散个别粘液细胞。免疫组化标记:CK(+),P63(+),SMA(-),Ki-67(+5%)。(如图a-c)
病理诊断:(左软腭)粘液表皮癌,低分化,送检“左上颌窦”粘膜、左切缘、下切缘、左鼻底、左下鼻角、翼内肌”均未见癌组织累及。
三、诊断分析思路
1本病例影像学表现提示的诊断线索CT平扫可见病灶位于左侧软腭部,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2.5cm×2.0cm×1.8cm,边缘光滑,增强不均匀明显强化,内见小斑片无强化区。上颌骨未见明确骨质吸收、破坏,咽旁、双侧颈部未见肿大淋巴。
2本病例的读片思路(1)定位诊断:定位诊断的含义,一是确定病灶位于什么部位,二是明确病灶可能来源于什么组织结构。对于本病例来说,病灶位于左侧软腭,为软组织密度病变,其来源可能为腭腺、腭部上皮组织及间叶组织(神经、纤维、肌肉、血管)等。
(2)定性诊断:本病例特点为老年女性,临床上病程短,无发热等全身症状,血常规未见异常。影像上病灶3cm,光滑,曾自行“戳破(破溃?)”,但强化明显且不均匀、有坏死;咽部未见肿大淋巴。因此良恶性诊断存在较大难度。单从病程、病灶边缘、周边无骨质破坏、无肿大淋巴结,易考虑良性病变,如脓肿、涎腺多形性腺瘤、神经鞘瘤、硬纤维瘤等。结合患者年龄、病灶密度及强化方式,不能除外恶性病变可能。加上该部位病变较少见,因此,本病例术前正确诊断的可能性与概率是很小的。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本病例的特点为老年女性,病程短。CT上为左侧软腭结节状软组织密度病灶,3cm,无分叶、钙化,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动脉期CT值增加了近HU,提示病灶内部的血供十分丰富;病灶中央坏死,提示生长过快(病史短,且有“破溃”)。但是病灶直径较小,边缘光滑,无周边侵犯证据,仍容易朝良性病变或脓肿(脓肿“破溃”)方向考虑。因此,当病灶相对较小但明显不均匀强化,并迅速坏死时,应考虑偏恶性肿瘤可能。另外,尽可能多角度三维重建观察病灶表面破溃情况(因时间久远,本病例仅存冠位5mm重建图片)。
2鉴别诊断(1)咽、腭部脓肿:本病例病程短环形强化,内有坏死(曾有破溃),与脓肿表现相似。但是脓肿多有红肿热痛和/或全身症状,且脓肿壁为肉芽组织,壁厚薄不一、分隔,强化后CT值增加多在30-50Hu范围,以延迟强化明显;脓肿内坏死物密度接近液性、无强化,可沿重力方向流注,周边组织尚有炎性浸润、分界欠清,颌下、咽旁、颈部反应性淋巴增生较明显。(图c-f)
(2)腭部多形性腺瘤:腭部多形腺常见于软硬腭交界或一侧腭部后部,腭腺多见,80%为恶性,多见于中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CT为边界清楚或分叶状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多为液化坏死,钙化及出血少见),邻近骨质可压迫吸收。良性多形性腺瘤可恶变,表现为生长快、疼痛及邻近淋巴结肿大。
图片来源:《头颈部疾病影像鉴别诊断》,李文华主编
(3)淋巴瘤:口咽部恶性肿瘤常见于扁桃体、舌根和软腭,最常见为鳞癌、腺癌、恶性淋巴瘤。由于口咽部各组织结构到邻,原发于口咽某一部位的病变易扩展至邻近组织。淋巴瘤与其他恶性肿瘤鉴别点在于:前者瘤体较大,边缘较锐利,多发、双侧病变,密度较均匀。
男77岁,咽部异物感、咽痛、吞咽困难、腹痛。左侧口咽部巨大分叶状肿块,明显强化。
图片来自:《头颈部疾病影像鉴别诊断》,李文华主编
(4)腺样囊腺癌:起源于涎腺导管上皮细胞,约占涎腺上皮的恶性肿瘤的1/3以上,多见于颌下腺、舌下腺及其他小涎腺,也可见腮腺(深部或峡部好发)。多见于中老年人,无完整包膜,早期生长缓慢,不易与良性肿瘤区别,晚期生长迅速,有沿神经浸润扩散特点。当累及神经时疼痛明显,但是疼痛与肿瘤大小、生长速度不成正比。
图片来自:《五官及颈部影像鉴别诊断指南》,吴振华郭启勇主编
病例供稿广州中医院影像科梁艺刘连生
专家点评
该病例为软腭左侧的肿物,定位明确。需要仔细观察病变的特征。CT上为左侧软腭结节状软组织密度病灶,3cm,无分叶、钙化,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动脉期CT值增加了近HU,提示病灶内部的血供十分丰富;病灶中央坏死,提示生长过快(病史短,且有“破溃”)。病变的边界清楚,无周边侵犯证据,仍容易朝良性病变或脓肿(脓肿“破溃”)方向考虑。脓肿一般除了病变本身,邻近的结构,如舌根、颈深筋膜会出现增厚,临床上会有发热、咽部疼痛等症状,尤其伴有脓肿形成时。但是软腭的病变发生率低,而且良恶性诊断存在较大难度。单从病程、病灶边缘、周边无骨质破坏、无肿大淋巴结,易考虑良性病变,如脓肿、涎腺多形性腺瘤、神经鞘瘤、硬纤维瘤等。结合患者年龄、病灶密度及强化方式,不能除外恶性病变可能。如果怀疑恶性病变,需注意观察I区、II区有无淋巴结增大。
点评专家:医院放射科夏爽教授
参考文献:
[1]例涎腺肿瘤及瘤样病变构成比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12(3):-.
[2]Mejía-Velázquez,C.P.,Durán-Padilla,M.A.,Gómez-Apo,E.,etal.TumorsofthesalivaryglandinMexicans.Aretrospectivestudyofcases.MedicinaOral,PatologíaOralYCirugíaBucal,,17(2):e-e.
[3]WangD,LiY,HeH,etal.IntraoralminorsalivaryglandtumorsinaChinesepopulation:aretrospectivestudyoncases.OralSurgOralMedOralPatholOralRadiolEndod.7;:94–.
[4]ChenH-H,LeeL-Y,ChinS-C,ChenI-H,LiaoC-T,HuangS-F.Carcinomaexpleomorphicadenomaofsoftpalatewithcavernoussinusinvasion.WorldJournalofSurgicalOncology.;8:24.
快扫码北京专业治白癜风的医院北京专业白癜风专科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hl/10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