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肝脓肿是肝脏常见的感染,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近年来细菌性肝脓肿流行病学及诊疗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理论研究及医疗技术进步,诊断率及治愈率不断提高,肝脓肿病死率降至10%以下。
一、肝脓肿的概况西方国家细菌性肝脓肿主要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而亚洲国家的主要致病菌是肺炎克雷伯杆菌[1]。通过病史收集,既往恶性或胆道病变的肝脓肿患者细菌培养多为大肠埃希菌,病因不明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细菌培养多是克雷伯杆菌。如患者出现胸腔积液,应怀疑大肠埃希菌的可能,而影像学考虑产气脓腔时,应怀疑克雷伯杆菌的可能。肺炎克雷伯杆菌有体内远距离转移能力,临床可表现为肝外侵袭综合征。已出现侵袭性综合征的患者,加强血糖管理是治疗关键环节[2]。胆道途径、门静脉途径、肝动脉途径、隐源性途径及开放性伤口直接入肝途径为细菌性肝脓肿常见感染途径。
二、肝脓肿的诊断
2.1肝脓肿临床表现肝脓肿典型三联征是发热、寒战及腹痛,但临床上患者症状常不典型。不典型的原因可能是:(1)高龄及多基础疾病造成患者腹痛等不适感觉减弱;(2)肝脓肿早期较小或位置较深未触及肝包膜;(3)疾病早期抗生素延缓病情难与其他感染鉴别。肝脓肿患者出现胸痛等肺部症状,应不除外胸腔积液可能,并应怀疑肝脓肿为混合性感染。由于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病死率高,常规胸部影像检查及呼吸功能监测仍不可忽视。
2.2肝脓肿危险因素诊疗中应注意肝脓肿的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需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