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前,病人和家属都要经过一个必备环节,即由麻醉医生向病人及家属交代麻醉风险和麻醉意外,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方可实施麻醉。可究竟什么是麻醉意外呢?简单的四个字家属哪懂啊!有人可能会不理解,说:“我们手术很小,麻醉会有啥意外呢?”其实不然,常言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麻醉和任何手术一样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都可能有意外发生。对于麻醉医生而言,“只有大小手术,没有大小麻醉之分”(见图2.16)。
所谓“麻醉意外”,通常是指有资质的麻醉医生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及实施麻醉的情况下,由于药物的特殊作用,或病人对药物及麻醉方法的特殊反应,以及病人潜在疾病的发作和干扰、仪器设备或周围人员、环境等未估计因素的作用,给病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从而导致病人伤残、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的现象。
“麻醉意外”的发生与麻醉的特点密不可分:①麻醉药物起效迅速;②麻醉过程常受到多种因素牵制,因而相对被动;③麻醉药物除了麻醉作用外,其余无一例外对循环和呼吸会产生抑制;④麻醉过程中的不可预见性等。发生麻醉意外的因素很多而且复杂,有的是单一因素所致,如病人的个体差异,健康状况,但多数为诸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处理的难度相对更大。医院技术水平和管理制度、术前准备、对病情的了解与评估、麻醉医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应急能力、手术操作、药物作用、伴发疾病、麻醉设施、监测条件和急救措施等各个方面。在整个麻醉期间,这些众多因素对麻醉与手术的成败以及病人安危构成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任何一个方面或因素的不良影响均可能导致麻醉意外的发生。
当麻醉医生向病人家属交代完麻醉风险和麻醉意外后,很多人都会说,“麻醉有这么大的风险呀,我们想的就是舒舒服服睡一觉,手术就做好了呢”。殊不知,当病人进入麻醉状态安然入睡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和护士就成了病人生命的共同守护者!导致麻醉意外出现的因素可以形象地归类为“你(病人)、我(麻醉医生)、他(医疗环境)”三个方面(见图2.17)。
(一)病人
病人的健康状况与麻醉意外有着直接的关系。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和危重病人,由于身体耐受能力差,对药物的敏感性高,麻醉药物的用量难以预测及掌控,在正常麻醉操作流程下也可能出现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意外。另外,当病人面临复杂的大手术时,由于手术时间过长,出血量较多,麻醉药物用量大,在手术中也极易发生意外。同时,随着医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许多手术“禁区”被突破、危重病人的早期死亡减少,因而手术的复杂性、病人的危重程度均明显增加,加之社会的老龄化趋势使高龄病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及麻醉的机会增多,麻醉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及更高的风险。
曾经有一位女性病人,78岁,72公斤,因突发心脏病人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经积极抢救治疗后转危为安。可病情刚控制后没两天,该病人又因急性胰腺炎发作导致严重腹痛,无法进食,外科医生认为若不及时手术治疗,病人病情随时可能恶化,将有生命危险。此时家属为了病人安全也强烈要求手术治疗。当一切准备就绪,即将准备手术时,谁又会想到该病人面临的最大困难是麻醉这一关呢。或许手术不大且相对很简单,或许不手术保守治疗病人还能活着,可一旦实施麻醉,病人很可能就会因承受不了麻醉药物的反应而发生麻醉意外导致死亡。该病人目前的身体状况能否耐受麻醉将面临极大的挑战。作为麻醉医生,健康所系,生命相托,那是何等艰巨而又神圣的使命,难道会因为担心麻醉意外而退缩吗?经过跟外科医生和家属的反复沟通和交代,病人推进了手术室,监测生命体征,麻醉诱导开始,病人确实很危重,少剂量的麻醉药物就出现了低血压,心率减慢,机体好像承受不了麻醉药物对它的反应,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措施,很快会出现心跳停止而导致麻醉意外(见图2.18)。
那么对于这种病人既然发生麻醉意外的可能性那么大,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意外的发生么?其实不然,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麻醉医生准备好了一切抢救物品和设施,立即使用升压药物进行必要的生命支持,积极应对处理,使病人度过了艰难的一关,手术也顺利进行,术后恢复良好。病人的生命和幸福也得到了延续。
(二)麻醉医生
除了极少数急、危、重症者或是某些罕见病病人外,麻醉意外的发生总是有原因可循的,且绝大多数都是可以避免的。平时,许多人只重视手术会不会成功,知道外科医生很关键,却不太理解麻醉医生的作用,因此也不理解麻醉意外到底是怎么回事,倘若真的发生了能否预防和处理呢?
可以说,这关键取决于当事者麻醉医生的素质!医生个人的临床经验、操作技巧、理论知识、责任意识、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等均能明显影响对病情的判断以及处理措施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见图2.19,图2.20)。
例如,有一个体重16千克的2岁男孩,需要在气管插管全麻状态下进行小儿扁桃体摘除术。起初,麻醉平稳,手术顺利,可就在手术即将结束时突然发生麻醉意外,患儿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由于麻醉医生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患儿转危为安,术后也恢复良好,无任何后遗症。事情的经过可谓惊心动魄。原来,外科医生在手术结束时,为了清理病人口腔内的分泌物,无意间将输送氧气的气管导管拔出了一些,可就是这么不经意的一下导致患儿缺氧不到5分钟就出现了意外。由于现场麻醉医生及时发现监护仪上患儿生命体征有变化,且嘴唇发紫,立即意识到情况不对,并马上实施了抢救,最终才化险为夷。(见图2.21,图2.22)。
手术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岗位密切、协调配合将使手术在更为安全的条件下进行。这种协调性除了主要取决于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技术操作的规范程度外,更重要的是医疗环境条件,包括手术场所的仪器设备、救治和应急条件,这些常常成为麻醉意外的隐患。
曾经有一位病人需要做无痛胃镜检查,可是普通胃镜检查中的痛苦有些人是难以忍受的,当时主管麻醉的医生,坚决不愿意实施麻醉。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发现检查室内条件简陋,没有抢救的设备,考虑到万一发生麻醉意外,病人将得不到及时处理,风险会更大。
综上所述,医学科学并不是完美的科学,医学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医疗风险。因此,作为即将接受手术的病人及家属们,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应该了解什么是麻醉意外,理解麻醉风险,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医生也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幸运的是,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完善,使麻醉意外发生率大幅度降低。同时,为保证麻醉医生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很多地区制定了相应的麻醉质量控制标准以保证麻醉的质量和安全,并尽可能地减少了麻醉意外的发生,使病人在接受麻醉时会更加安全!
因此,病人在接受手术前,应放松心态,要相信并积极配合麻醉医生的工作,否则,过度担心麻醉意外的发生,反而会因内心焦虑、恐惧异常而引起手术中麻醉意外的发生。
来源:带你走进麻醉的世界
麻醉博物馆为抢救中国麻醉学历史,打造中国麻醉学历史教育及学术交流平台,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驼人集团共同筹建的中国医学博物馆---中国麻醉博物馆于年率先正式对外开放。中国麻醉博物馆位于医学博物馆三层,展馆面积平方米,馆藏文物达余件。中国麻醉博物馆也是医学博物馆各分馆中规模最大、馆藏数量最多、也最为丰富的主题展馆。中国麻醉博物馆通过对“中国古代麻醉”、“中国近代麻醉学起步”、“新中国麻醉开端”、“麻醉学走向现代化”等各个阶段麻醉学科历史事件及资料的整理和展示,为大家呈现了麻醉学科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同时,博物馆开辟了“中国麻醉的先驱开创者和奠基人”纪念展区、各省麻醉学会展区和近现代模拟手术室对比展,立体、全面的展示中国麻醉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和变迁。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为中国麻醉博物馆授牌“麻醉教育基地”
中国医学博物馆还应各医学组织/团体的邀请,将博物馆搬至国内外医学学术年会的现场,激发更多人对医学追本溯源的兴趣,同时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医学历史与成就的窗口。
中国麻醉博物馆旨在抢救和保护中国麻醉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物证史料,还原和再现不同时期中国麻醉的历史场景,传承和发扬中国麻醉学历史文化,同时打造成专业人士的学习交流的平台。中国麻醉博物馆欢迎您的参观指导,并向医学界同仁及医学爱好者进行相关物证史料的征集。感谢您的支持。
赞赏
长按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哪治疗白癜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hl/9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