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找沪生!礼拜三的下午,和杨小姐约在杨树浦路地铁站。通常跟理赔客户约时间,年纪大的,退休在家没事做,什么时间都可以;年纪轻的,平时要上班,要么约晚上,要么约周末。周师兄电话打过去,杨小姐说:那就今天下午两点吧,杨树浦路地铁站,出站有个星巴克。一点五十,我们提前到星巴克,周师兄给杨小姐打电话,杨小姐已经到了,坐靠窗位置,跟我们招手,是个年轻漂亮的长发姐姐。她点了三杯咖啡,说刚点好,我们就到了,真巧。有点不好意思,通常见陌生客户第一面,我们都是空手上门,怕太刻意了,热情过头;熟悉些,可以送些公司奖励的小礼物,博个好感;签单了,自然要好好服务,定期拜访,不空手上门。只是从未有过初次见面就让客户请喝我们咖啡的。“叫你们跑一趟,辛苦了。”杨小姐很温柔。“谢谢姐姐。”恭敬不如从命。我也确实有点疲倦,给新人培训讲课讲了一上午,喉咙都哑了,刚吃过午饭就过来,有点困,提提神吧。“你们要的材料都在这边。”打开档案袋,我来核查材料是否齐全,录入理赔信息,周师兄用杨小姐手机登录官方APP,检视名下保单。杨小姐名下只有一张保单,给女儿买的,看之前代理人的名字,跟杨小姐的女儿同姓,明知故问:之前代理人不做啦?杨小姐说,是她老公的堂弟,做了不到半年就不做了。保单内容还不错,几年前公司主推的一款少儿险,范围很全,重疾、意外、医疗都有,这次肺炎住院,应该都能报销。看到发票我傻眼了,居然花了三万块?肺炎要这么贵吗?理赔过三个少儿肺炎,分别花费八百、两千、七千。看出院小结,情况并不严重,一共就住院三天,一天一万?再看发票,全是自费,社保一分钱都没统筹。奇怪了。没刷社保卡?没交社保?不会吧。给周师兄看,周师兄瞪瞪眼睛,指着发票抬头问:“医院看的?”恍然大悟。周师兄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医院医院。怪不得费用这么高,怪不得全自费。“医院方便。医院人太多了,麻烦。我们家从来不去医院的。”杨小姐风轻云淡。妈耶,真有钱。部门里有位同事姐姐也是从不去医院的,嫌人多,太吵闹;喜欢医院服务好,人少,安静。所以她不买百万医疗,觉得百万医疗没用,不能报销医院。她从不买“性价比高”的东西,觉得便宜没好货,生活要有品质,要会享受,宁可多花些钱,过滤一下低品质的生活圈子——反正她有的是钱。她老公是贸易公司的大老板,白手起家的富一代,我们银行的私行客户,在平安银行存了一千万。据说在别家银行也分散存了好几千万。他们夫妻是打初中时候就公开早恋关系的青梅竹马,至今如胶似漆、恩爱非常、叫人羡慕。有一回这位姐姐肺炎住院,住医院,一晚上要三千,我去看望,说是病房,根本就是酒店的单人房,有沙发,有地毯,有冰箱,有电视,有空调,有微波炉,有热水器,有独立卫生间,还有专门的护工阿姨。这哪是住院啊?这分明就是度假嘛!姐姐说她终于挑了回性价比,另一家医院一晚上要八千,她觉得贵,贵得惊心动魄,多少年来第一回心疼钱,退而求其次,住这家每晚三千的,性价比高点。我想果然是两个世界的生活方式,云泥之别,令人向往,忍不住想要努力工作,努力赚钱,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生病了能有最好的医疗环境,不遭罪。杨小姐说,当时女儿咳嗽厉害,直接就去医院了。医生说不住院也可以,住院好得快。那当然住院了。给女儿报了钢琴课、围棋课、游泳课,都是一对一的私教,好几万的投入,上都上了,不能退的,哪能被肺炎耽误?肺炎事小,误课事大。聊天之际,大概听出,杨小姐家里条件非常好,手里房子好几套,不上班的全职妈妈,就在家照顾孩子。原以为她在附近上班,抽空过来,原来家就在附近。我说呢,这么巧,材料都在身边。“医院不能报销哦。”周师兄指着APP里的电子保单条款,“这个医疗险必须要在医院住院才能报。”声音低沉,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跟一个客户说你赔不到钱,是很有难度的事,哪怕我们在理,但客户不管,破口大骂是常有的。在很多人眼里,保险公司就是骗钱的,他们根本不明白保障范围的重要性。不光骂保险公司,还要骂我们大老远跑过来无偿给他做理赔的服务专员——关我们什么事?当年有人给他下了毒,现在被我们诊断出来,还怪医生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下毒,后人遭殃。真苦。杨小姐很和气,挽挽耳根的头发说:“没事,报不了就算了。出院后,我老公说好像有份保险,光顾着每年交钱,也没问过,就打电话问了。能报就报,不能报就算了。本来就估计报不了。记得说医院不给报的。”我见缝插针说:“姐姐,如果你们家一直去医院看的话,建议不要买普通的医疗险,普通的医疗险都是针对医院的,医院不能报;姐姐完全可以考虑买针对医院的高端医疗,更适合。”经常跟客户强调,产品没有好坏,只看是否适合。每个客户情况资质不同,所适用的产品也不同。所以要多学习不同产品的优劣,问清楚客户情况,量身定制。周师兄说:“小孩子肺炎住院很正常的,每年都要理赔很多。这样吧,不管能不能报,我们帮姐姐你把材料传上去,让公司审核。按照条款约定是不能报的,不过万一给报了呢?我们有个胃肿瘤客户就多报了一笔手术津贴。试试吧!”杨小姐说:“那麻烦你们了。”心知肚明,这张发票,一分钱都报不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上传一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杨小姐家里条件这么好,保单却只有一张,夫妻俩都没保险,可见保障缺口很大,好比家里明明挺有钱,却只给小孩房间装了空调,该找个机会好好聊聊,分析分析。不便急于求成,只好先做服务,留个好印象。那天跟杨小姐聊了好一会儿才道别,咖啡喝完,杨小姐还要给我们再点两杯,我们忙说不用不用。感觉得出来,杨小姐是从小富养的公主,很端庄,很大方,很通情达理,材料传上去,没多久就收到公司拒赔的短信通知,杨小姐一点也没生气,反而谢谢我们俩,说麻烦我们跑这一趟。相比之下,很多被保险公司拒赔的人,都是被点燃的火药包。网友小贺,在我做保险之前,就在一个朋友那边买过保险,可惜,那朋友做了没几个月就不做了。更可惜,当时的我刚入行,也不专业,问他买过保险没,他说买了,问他买的什么,他说了产品名字,我说这个产品不错,就完事了,没有帮他看看保单的具体配置。他住东方体育中心,很近的,两站地铁,我都没去拜访一下。应该过去帮他看看的。产品是不错,但配的条款很有问题——只有重疾,没有医疗。在我做保险满一年的时候,小贺在朋友圈说他刚手术出院的事。我问他怎么了,他说游泳时闪了腰,做了个手术,要休养两个月。我问他花了多少钱,他说三万多。我说幸好你有保险,都能报销。他说屁!一分钱都报不了,还每年交一万呢!太坑了!我说怎么会?他说之前那个代理人没给我配医疗险!坑!他把保单条款拍给我看,有重疾、有意外,但没有医疗。万一查出大病,比如癌症,可以赔三十万;万一发生意外,比如车祸死了,可以赔九十万;万一小病住院,比如这次手术,或者阑尾炎手术,胆结石手术,一分钱都不能报。现在的我,有足够专业的理赔知识,知道保险公司理赔频次最高的,就是住院医疗。重疾反而少得多。只不过重疾对家庭的打击更大。比方说,重疾的概率是1%,小病住院的概率是80%,那1%的重疾可能影响家庭万、影响长达十年之久,那80%的住院可能影响家庭不到三万、不到半年。所以,重疾一定要配,有条件就多配点;医疗更要配,发生概率太高。有能力就配置齐全,没能力也要有个医疗险垫底。可惜,从前的我,不够专业,连帮小贺检视保单,看看保障范围是否齐全的想法都没有。以为人家买过保险,就够了,不用再问。要是早些帮他看过保单,看出漏洞,叫他把医疗险加上去,一年不过几百块,这三万块的手术费,都可以报销了。能怪谁呢。我丢了张单子,他多花了三万块。小贺说,回头找我加保个医疗险。上个月,内勤老师给我分配过一个上海大学附近的理赔客户。分配的资料显示,客户是贾女士,名下有张少儿险保单,理赔需求是住院医疗。以为又是小孩子肺炎住院。小孩子特别容易肺炎住院。电话打过去,贾女士说她阑尾炎手术,花了八千多,需要理赔。我纳闷,怎么是她住院?不是她小孩吗?如果是她住院,为什么显示的相关保单是少儿险?不是应该显示她自己的保单吗?介于她不是我的客户,而是公司分配的孤儿单,我暂时没有查阅她名下保单的权限,只好去问内勤老师。内勤老师查了下,发现她名下只有这张给儿子买的少儿险,自己一份保险都没买过,也没有人给她投保过。那就尴尬了。给儿子买保险,儿子没事,自己住院了,打电话让保险公司去理赔。这怎么理赔?你又没给自己买保险。你是买保险了,但不是给自己买的呀!你是投保人,不是被保人啊。可能贾女士自己也糊涂了,只记得买过一份保险,每年交钱,根本不记得保单内容是买给谁的。眼下住院了,才想起有份保单,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打电话报案。这让我怎么上门做理赔?会不会找骂?之前有次理赔拒赔就被骂惨了。我是专业的保险代理人,走专业的服务路线,会辩论、据理力争,但不太会跟人吵架,尤其讨厌大嗓门、没礼貌,我都是温和的语气,轻声细语,所以每吵必输,会气得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内勤老师说他来处理,又分配我另一个理赔。我帮同事小陆做过一个理赔。小陆的一个宝妈客户,孩子肺炎住院了。小陆没做过理赔,不知该怎么做。我告诉她需要哪些材料,先问客户要齐全,然后后台怎么填写资料、怎么申请提交。所有资料都上传了,一分钱都没赔下来。莫名其妙。资料没缺啊。去问理赔部老师。理赔部老师说,孩子名下根本没有医疗险。小陆说,不可能,有一张宝宝医疗卡。理赔部老师又去查,说:是有一张宝宝医疗卡,过期了,今年没续费。我无语。保费都不按时交的吗?保费不交,保障停效,能怪谁?还大张旗鼓做什么理赔啊。宝妈客户说她忘交了,怪小陆没提醒她。可她分明会收到公司的短信通知啊?不看吗?幸好现在产品都可以到期自动扣费了。每次客户买一年期的医疗险,我都会慎重提醒,一定要开通自动缴费,免得脱保出险,那真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了。客户张姐住嘉定南翔。她之前是不相信保险的,因为她姐夫买过保险,查出前列腺癌,一分钱没赔。从此全家人都非常抵制保险,说什么也不听,说什么也不信。我千方百计让她找出那张保单,说想研究一下为什么。她终于找到,我一看,是很早期的一个意外险,如果意外死了,或者意外导致残疾,才能理赔,保额十万。生病本来就不赔。我跟张姐解释了大半天保险的保障范围,什么保,什么不保,看病吃药还要对症下药呢,感冒药治不了拉肚子呀!狗皮膏药治不了头疼呀!她将信将疑。半年后,张姐终于被我的朋友圈打动,看我如此认真在做保险,如此勤奋跑客户,还经常给人做理赔,相信我不会骗她,找我给她和她老公都配置了一份范围很齐全的保险。没给儿子没买,因为儿子有先天性疑似血管瘤,待排查。复诊一年半,渐渐好转,但还没完全排查,所以暂时不能买。没关系,我等。我是我们营业区年百万医疗全年度的销售冠军,件数王。照目前的数据看,年连冠应该不成问题,比第二名高出一倍,经常在培训课上被当做优秀案例分析,培训部的老师还找我采访过。我常发自肺腑地给客户推荐百万医疗,便宜,性价比很高。但性价比高的同时,并非全面。世上不存在这种十全十美的东西。我们楼上部门出过这样一桩案例,客户宁先生买了百万医疗,程序员,赶项目时连着加班,猝死了,一分钱没赔。家属还来闹过。按照条款,就是不赔的。百万医疗是医疗险,必须要住院,费用超过一万以上,才能理赔;宁先生直接猝死,都没住院,怎么理赔?如果他是晕过去,医院,住院一个礼拜,再死了。那百万医疗还能报销不少医药费。关键他根本没住院啊。我都会跟客户说清楚,一分价钱一分货,贵有贵的好处,便宜有便宜的缺陷。百万医疗是好东西,便宜,性价比高,但也有缺陷。不同于某些代理人,喜欢做保额虚高的配置,一看就吸引外行人。我很实在,总是把保障范围放在第一位,宁可额度低些,赔得少,但确保无论发生什么都能赔到钱;而不是虽然看起来能赔很多钱,但仅限于某个小范围内,出别的事就不赔了。我很清楚,同样的预算,想保额高些,必然压缩保障范围、保障时间;想范围广些、时间长些,保额自然会低。这就好比,一块长方体的橡皮泥,体积不变,底面积越小,自然越高;底面积越大,自然越低。很多客户亏在一个“贪”字。把买保险当捡便宜的地摊货。轻易上贼船。要怪代理人忽悠,还是怪客户太贪?想到前几年接连暴雷的P2P产品。上海很多老阿姨买,包括我理赔的一个甲状腺癌客户也买了三十万,全打水漂。问阿姨为什么买,她说,利息高啊,14个点!比银行高多了。稍有理财常识的人都知道,14%的年化收益,怎么可能?高风险,必然伴随高收益。你看重它利息,它看重你本金,最终血本无归吧?银行收益是不高,但稳妥啊,保险啊!坏在一个“贪”字,只看重收益,看不到风险。有人买保险也是,也贪。保险本就求一个低风险、求一个稳妥,希望保障尽量齐全,出什么事都能有个实力强大的保险帮忙公司担着、能减轻家庭负担,而不是急功近利,恨不得能从保险公司那边赚到钱……心态错了。用投资理财的心态在买保险。保险是降低损失,不是提高受益。有些客户先入为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只需要这个、这个,不需要那个、那个。给人感觉就好像一个病人去看医生,然后跟医生颐指气使,我要吃这个药,不要吃那个药。你这么懂,何必还来看医生?你这么懂,怎么不去当医生?这种人,用上海话说是“捣糨糊”,没一个会签单的。根本不尊重你,不认可你的专业,就想来抬杠。这种人,我会跟他说,我是医生,我帮你把脉,我给你开药方,最适合你的药方。你信我,就吃我的药,不信我,就不要来找我看病,浪费彼此时间。现在时不时给一些买过保险的朋友检视保单,十之八九,保障范围都不全,不是缺这个,就是缺那个。我会提出补充建议,尽自己的专业职责。但要不要补上,看他们自己。不补,到时出了事,不在原有范围内,没赔到钱,不怨我。要怨,怨之前的代理人,或者自己太贪,只看重保额,不看重范围。来咨询我的,大多数都是很信我的,都补上了。当然,也有人坚持“我买过保险了”,认定一步登天、买过就行,不需要保单检视、查漏补缺,或者干脆不给看保单。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傲慢。由他去。如需保单检视,添加下方助理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jg/113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