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

患者,男性,35岁,因“左侧腹股沟肿胀5天”就诊。体格检查:左侧腹股沟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肿块,质软,活动度可,有压痛,皮肤红肿。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9.3×/L,CRP:28mg/L。

灰阶及多普勒超声

左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增大,较大的约2.1cm×0.9cm,包膜中断,形态不规则,皮质增厚,回声减低,内部可见片状无回声,透声差,淋巴门欠清,周围软组织增厚,内回声不均匀,见细线状无回声,CDFI:内部见条状彩色血流信号,呈淋巴门型。其旁另一淋巴结边界清,包膜完整,CDFI:内部彩色血流信号丰富,呈淋巴门型血供。

多切面显示左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增大,较大淋巴结包膜中断(箭头),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周围软组织增厚伴回声增强、不均匀

淋巴结内见条状彩色血流信号

另一淋巴结内彩色血流信号丰富,呈淋巴门型血供

弹性成像

淋巴结大部分显示为绿色,2级。

超声弹性成像,淋巴结大部分显示为绿色,2级

超声提示

1、左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增大,2、左侧腹股沟皮下软组织增厚伴回声异常,结合临床考虑感染性病变可能大,建议穿刺活检或抗炎后复查。

病理结果

穿刺涂片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及混合性淋巴细胞,细菌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分析

腹股沟多发淋巴结增大,皮质明显增厚,包膜破裂,见淋巴门型血流信号,周围软组织增厚、回声不均及出现无回声等水肿表现,结合患处皮肤有红、肿、痛及实验室检查等表现,考虑为淋巴结炎,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知识点回顾

细菌性淋巴结炎的病因主要是致病菌从损伤破裂的皮肤、黏膜或从其它感染病灶,侵入其引流部位的淋巴结所致。引发本病的细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长期营养不良、贫血及其他慢性疾病使抵抗力明显下降时,容易诱发本病。淋巴结炎常有特定发病规律,例如龋齿继发感染或急性扁桃体炎时伴颈部淋巴结炎,手部感染后常伴同侧腋下淋巴结炎,下肢感染常伴发腹股沟淋巴结炎等。

受累淋巴结早期内部结构完整,淋巴窦扩张,内含弱酸性蛋白液,并混有大量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后期可形成微脓肿,微脓肿进一步增大融合,形成化脓性淋巴结炎,最终可发展为脓肿或窦道。

急性淋巴结炎多见于头颈部、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增大,有痛感,压痛明显,局部皮肤可见红、肿、热、痛等急性炎性表现,实验室检查以白细胞计数增高最为明显。慢性淋巴结炎病程长,症状轻,淋巴结质地较硬,可活动,压痛不明显。

1.淋巴结增大,常呈椭圆形,L/S可<2,探头挤压时肿块处常有压痛。

2.淋巴结包膜多完整,部分可皱缩,部分淋巴结破溃后,包膜中断,形成淋巴结周围脓肿或窦道。

3.淋巴结皮质增厚,呈低回声,当淋巴结内出现坏死时,可见小片状、片状无回声,内透声差。淋巴门受压变窄,偏心或消失。

4.CDFI:血流信号稍丰富多见,亦可不丰富,呈淋巴门型血供为主。

5.淋巴结周围组织可有炎性表现:周围皮下组织增厚伴回声增强、不均匀,有时可出现细线状或条状无回声,增厚的组织内彩色血流信号较正常组织丰富。

6.CEUS:非向心性增强为主,表现为由淋巴门向四周增强,内部脓肿形成后,淋巴结呈不均匀增强或环形增强。

内容摘自《浅表淋巴疾病超声诊断》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年4月出版发行

编委简介:冯娜,主治医师,毕业于蚌埠医学院医学影像专业。医院(医院)超声医学科妇产组成员,从事超声诊断工作十五年,擅长妇产、腹部、浅表器官疑难疾病超声诊断,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参编超声专著《浅表淋巴结疾病超声诊断》。

转发给更多小伙伴,大家一起来学习

更多精彩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jg/121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