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细菌性乳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王春璈
乳腺炎:牧场临床型乳腺炎是常见病大型牧场临床型乳腺炎的发病率一般在2%左右,有的牧场发病率较高,6%、9%/12%甚至更高,奶产量降低。
引起奶牛乳腺炎的病原菌很多,主要的病原,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1)支原体乳房炎
(2)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
(3)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产气肠杆菌)
(一)支原体细菌性乳腺炎:
1、病原与流行病学:支原体是无细胞壁、形态多样的、革兰氏染色阴性、需在支原体培养基上培养的一种微生物。
引起乳腺炎的支原体有十余种,最常见的有牛支原体,占支原体乳腺炎的50%以上。常常爆发以产奶量降低和奶液稀薄、或浆液性分泌物,常常涉及多个乳区,通常延迟到下一个泌乳期仍无痊愈,临床症状消退后常常携带支原体病原。
另外,牛生殖道支原体:也可引起奶牛乳腺炎,通常四个乳区同时发病,发病乳区逐渐萎缩无乳。在泌乳各阶段都可发病。
加拿大支原体、加利福尼亚支原体、微碱性支原体、牛鼻支原体等等。
2、支原体的传播:支原体乳腺炎是一种应激性疾病,如寒流、热应激、注射疫苗、外伤、分娩等应激反应,都可以使正常牛携带的支原体引起乳房炎爆发;分娩时犊牛接触到母牛的尿生殖道、没有消毒的初乳,也会导致新生犊牛携带支原体病原。
支原体乳腺炎的传播:挤奶设备及挤奶员的手引起的直接接触传染,1滴支原体乳腺炎的奶可含个细菌,每个细菌足可以感染牛的乳腺炎发病。因此在验奶员验奶时手上沾上支原体奶后,如果不消毒手再验下一头牛就可以感染上。挤奶杯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支原体可以垂直传播(胎盘传播)
3、支原体的发病机理:牛支原体乳腺炎,一个乳区先发病,通个淋巴和血液循环途径波及到其他乳区:初期在乳腺组织内有嗜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白细胞浸润,在腺泡组织内可见到巨噬细胞,局灶性萎缩及结缔组织增生。
临床发现许多牛携带支原体病原体而无支原体的发病史,表明支原体携带牛可能已经存在抗原的免疫性。有人研究支原体乳腺炎痊愈2个月的牛,用支原体给牛注射攻毒试验,先前存在感染的乳区和未感染的乳区均有抗再感染能力,而痊愈6个月攻毒,仅先前感染乳区有抗再感染能力,痊愈1年后攻毒,各乳区都没有抗再感染能力。
平均抗再感染的时间41.2±25.3天。而对再支原体感染的敏感时间为±天。
4、支原体乳腺炎的症状:不发烧、采食正常、无明显全身症状,乳汁通常稀薄、带有油状、褐色分泌物,或带有沙粒状肉眼可见分泌物。有的漂浮在奶的液面上,也有的沉淀在奶的底层。发病时间久了(15天以上)可能出现干酪样奶。
5、病理变化:剖检患病乳区坚实,乳头管开口处有淡黄色凝集的栓子,局部淋巴结水肿、嗜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腺泡变狭小,乳腺组织结构消失。后期乳导管和乳池上皮增生乳头管开口处可见有结缔组织增生。
(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
1、病原与流行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慢性乳腺炎和隐性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而且还可引起最急性、脓毒性乳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个别菌株可形成荚膜或粘液层。固体培养基上呈葡萄串状。在浓汁、乳液中的呈双球或短链状。在血液平板菌落有溶血环。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广:空气、饲料、饮水、地面、物体表面富有。奶牛的皮肤、粘膜、肠道、扁桃体、乳房皮肤及乳房内、会阴部都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寄生。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牛后,在牛的血液内可产生抗葡萄球菌的抗体,但对葡萄球菌感染的保护作用极小,血清抗体效价随牛的年龄增大而升高,但乳腺炎的发病率也升高。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传染性,病原菌有感染区通过被污染的手和乳头套杯蔓延,葡萄球菌性乳腺炎在年轻牛发病率高。
2、发病机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许多菌株能产生多种毒素和酶,有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凝固酶、溶纤维蛋白酶、等。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β毒素。或同时产生α和β二种毒素。最为严重的α毒素具有对乳腺坏死作用,α毒素作用于乳腺皮肤小动脉,引起痉挛、闭锁,使乳腺发生坏疽。但一般不出现全身反应,出现急性乳腺部分坏死,然后转为化脓感染的慢性经过。
急性和慢性葡萄球菌乳腺炎仅在乳腺组织手侵害的程度有差别。在慢性病例炎症病区较小,反应较轻。细菌都以输乳管和腺泡内繁殖的急性阶段开始,急性阶段渗出的纤维素凝块阻塞输入管道,使乳汁排除受阻,乳腺弥漫性肿胀。
在慢性乳腺炎炎症仅限于输乳管的上皮,渗出性炎症在几天之内即可消退,但输入管道的周围结缔组织发生了增生,导致输入管道的阻塞,乳腺发生硬化和乳腺的萎缩。
乳腺炎牛的乳腺内有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随发病时间的延长和发病次数的增多吞噬能力越低。
3、临床症状:
最急性乳腺炎:分娩后头几天内发生的急性乳腺炎,发病突然,病牛体温升高,精神差,不愿站立,心率快,有明显的全身症状,死亡率高。乳腺急剧肿胀,热、痛明显,并伴有后肢的运动无力或卧地不起。奶呈脓性或含有许多凝乳块。皮肤很快变为暗紫色,皮肤的暗紫色很快蔓延到乳腺基部和乳头,乳腺的底部或侧面出现局限性的皮肤温度降低、坏死,在24小时内坏疽的区域皮肤变黑病渗出与周围界线出现分离。与此同时,乳腺内还可以出现气肿,触诊有捻发音,挤出的乳汁可能带有血色或气泡,或奶汁稀薄带有血液。坏死的局部乳腺皮肤,可在乳腺上贴附很多天而不脱落,这种牛病无明显的全身症状,很少发生死亡。
急性乳腺炎:最常发生在泌乳早期,乳腺严重肿胀,奶呈脓性或含有许多凝乳块,转为慢性乳腺炎后,常常在乳腺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硬块,或乳腺大面积的纤维变性和乳腺功能的完全丧失。
乳腺脓肿:是葡萄球菌感染后形成的慢性乳腺炎,脓肿的大小不等,核桃大、鸡蛋大、拳头大,触诊富有紧张弹性抵抗,有的位于皮下,有的位于乳腺深部,用手推动可感到有游离性。患病乳区产奶量降低,有的奶汁发生变化,大多呈脓样。也有的牛奶的性状无异常变化。
4、诊断:采取病牛奶样,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
(三)链球菌性乳腺炎:
1、病原与流行病学: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其他如肺炎链球菌、化脓链球菌、兽疫链球菌等。
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是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体。凡有奶牛的地方都有这些菌的存在。皮肤、乳头及乳腺内也存在无乳链球菌。病牛的乳房是感染病原的主要来源。污染的环境、挤奶用具上可存活3周。
这三种菌的形态相似,无乳链球菌形成长链,停乳链球菌形成中等长度的链,乳房链球菌的链较短。无乳链球菌属于B群菌,停乳链球菌属于C群型菌,乳房链球菌尚未定型。化脓链球菌为A型
无乳链球菌是奶牛高度传染的病原菌,在自然条件下,由牛舍内的无乳链球菌变种C菌株引起感染。无乳链球菌仅在乳腺内可以长期存活,而在健康或受损的牛体皮肤上存活时间较短。无乳链球菌的奶如果消毒不好可以感染人软膜蛛网膜炎、尿生殖道感染。
据国外报道,在未采取有效措施的大型牧场无乳链球菌的乳腺炎的发病率25%。在有良好管理、卫生防疫措施得当和进行有效治疗的牧场,发病率较低。在大灌奶体细胞计数高的牧场,无乳链球菌乳腺炎发病率就高。无乳链球菌的损失是产奶量的降低,在感染牛群中可减少奶产量的10-15%,个别的可达25%的损失。乳腺炎病牛乳腺的生产性能不完全丧失,但产奶量的降低非常明显。同时奶牛的生产年限平均少了1个泌乳周期。
停乳链球菌性乳腺炎类似于无乳链球菌性乳腺炎,所造成的损伤是产奶量的降低。
乳房链球菌是在奶牛的皮肤、扁桃体、鼻镜等部位上的常在菌,在牛场的环境也有该菌,乳头被环境中的乳房链球菌感染引起乳腺炎。
2、发病机理
病初,细菌进入乳头管内,迅速繁殖,细菌穿透管壁进入淋巴管,并进入淋巴结内,与此同时嗜中性白细胞游出进入输乳管,细菌组织内入侵阶段,出现短时间的体温升高与全身反应。细菌感染引起腺泡和输乳管上皮的损伤,乳汁滞留于乳腺内,泌乳机能下降,叶间组织的纤维变性和腺泡退化,由于感染持续存在,导致更多的腺泡受到损害,发病乳区的纤维变性增加,泌乳功能逐渐丧失,最终乳腺发生萎缩。
3、临床症状:
急性型;个别牛发病后体温升高1-2天,乳腺出现炎症反应,乳腺肿胀、疼痛、温热,奶牛采食量降低,属于III型乳腺炎。大多数牛乳腺炎属于II型或1型乳腺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乳腺炎症不消退,经2周不能治愈的牛转为慢性乳腺炎。
慢性乳腺炎,乳腺无明显肿胀,仅仅在乳腺下部和乳池周围可触及到一些小的硬结,也有的乳腺增生、纤维化。奶稀薄,有凝块。
慢性乳腺炎牛的奶汁性状可能恢复正常,但产奶量不能恢复。
4、诊断:无菌采取新发乳腺炎牛的奶样,用乳汁离心沉淀物涂片、GLS染色、镜检,发现链球菌及大量白细胞即可初步诊断为链球菌性乳腺炎。确定诊断需进行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革兰氏阳性的球菌,进行触酶试验后为触酶阳性,则为链球菌。链球菌的分组可利用链球菌分组试剂盒进行区分.无乳链球菌还可用CAMP试验鉴别
无乳链球菌性乳腺炎,在急性阶段细菌侵入乳腺组织时,乳汁中实际上可能不存在细菌,因而培养基上可能不长菌。临床症状明显后乳汁中的细菌数量才升高。当乳腺组织发生退行性变或纤维性变性时乳汁中的细菌有降低。
(四)大肠杆菌乳腺炎
1、病原与流行病学;有肠杆菌科中的大肠杆菌引起的乳腺炎。这类细菌应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的芽孢型和产气肠杆菌都能引起奶牛乳腺炎。
大肠杆菌;是消化道后段的常在菌。初生犊牛吃奶后大肠杆菌虫口腔进入消化道的后段大量繁殖,以后终生存在。12指肠一般无大肠杆菌,在腹泻的犊牛12指肠内如果检出了大肠杆菌,这种腹泻就是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大肠杆菌的血清型:O性抗原种,K抗原99种,H抗原52种。有些是致病的,有些是不致病的。从乳腺炎奶中分离出45种大肠杆菌中,有20种是可以分出血清型的,在20个血清型中,有7个血清型广泛分布与牛场内。
克雷伯氏杆菌属:为动物呼吸道内和肠道内的条件病原菌,能引起肺炎、子宫炎、乳腺炎、及其他化脓性炎症。甚至发生败血症,为GLS阴性菌。
产气肠杆菌:为肠杆菌属中的一种杆菌。寄生于肠道内,并分布与土壤、污水中。也可引起乳腺炎。
大肠杆菌乳腺炎的感染率在不同牧场有一定差别,一般占乳腺炎的25%甚至到80%.
大肠杆菌乳腺炎的死亡率与淘汰率通常很高,不管如何精心管理与治疗也可能达到80%.
传染源是母牛乳房接触环境中的所有被污染的物品,尤其是被粪便污染的物品。细菌是在挤奶间隙而不是在挤奶时,病原微生物首先使乳房和乳头发生污染(卧床垫料、挤奶设备、挤奶员的手、产房直接或间接的污染乳房或乳头)。患慢性乳腺炎的牛在奶厅挤奶时可通过挤奶套筒直接传染。
2、影响乳腺炎感染的因素;
⑴、乳汁白细胞含量和泌乳阶段;乳汁中的白细胞在25万/ml可抑制大肠杆菌的感染,50万/ml时,很少发生感染。
大肠杆菌乳腺炎都发在泌乳牛,不发生在干奶牛。多数发生在分娩期间,特别是发生在分娩后短时间内。
⑵、舍饲牛比放牧牛发病率高,铺有锯末的牛床发病率高。粪便污染乳房、在肮脏的产房内分娩导致大肠杆菌乳房炎的发生。
⑶、乳头:乳头在挤奶后2小时乳头管才收缩到最小内徑。应最少减少乳头接触污物的机会。
3、发病机理: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毒力强的、能引起器官组织渗透性改变的内毒素,导致乳腺的急性的肿胀及乳汁中嗜中性白细胞数量的明显增加,而外周血液循环中的嗜中性白细胞异常减少的原因。
本病的严重程度与乳汁中嗜中性白细胞的增多的程度和血清中进入乳腺的杀菌物质的增多呈正相关。内毒素休克的发生是大肠杆菌乳腺炎牛快速死亡的主要原因。
4、临床症状:
最急性乳腺炎:泌乳突然停止,病牛上一次挤奶时还正常,而下一次挤奶时突然发病。病牛停止采食、精神高度沉郁、体温高达40—42℃,随后,奶牛表现战栗、发抖、出汗、皮温降低,用手触诊凉感,可视粘膜发绀,乳腺皮肤暗紫,奶牛站立不动。挤出的奶位水样.稀薄的,有的呈暗红色带有气泡,触诊乳腺温度降低,有捻发音。发病2——3小时后,奶牛卧地不起,体温降低37℃以下。奶牛张口呼吸,心率在100——120次/min以上,严重缺氧,经3——5小时死亡。
这种最急性乳腺炎牛发病后,经静脉大剂量补充水、电解质,补充碳酸氢钠、补充糖皮质激素抗炎药和应用强心甙药,也难以抢救成功。
5、诊断:大肠杆菌乳腺炎以发病急、毒血症、衰弱无力、躺卧、躺卧和体温降低和奶的突然稀薄、暗红为特征。
奶的细菌培养可发现大肠杆菌。
二、各种病原性乳腺炎的防控建议
1、凡新发生的临床型乳腺炎,都要采奶样,送化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
2、新发临床型乳腺炎的治疗:用药原则:针对乳腺炎细菌感染的类型用药:根据临床型乳腺炎细菌的化验结果和药敏试验用敏感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抗生素配合蒲公英超微粉(蒲芪青王散)。抗生素杀灭病原微生物阻止病原微生物继续生长繁殖,中药修复乳腺,消除炎症。
(一)支原体乳腺炎:对支原体的不敏感的药物:青霉素类、头孢类、磺胺类
敏感的药: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康可林)、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
(二)链球菌乳房炎:敏感的药: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康可林)
(三)阴性杆菌乳房炎:头孢类。
乳腺弥漫性硬肿的新发乳腺炎,要配合非甾体抗炎药,要用氟尼辛葡甲胺。
各种乳房炎的防治:蒲公英超微粉,预防用量60-90g/头/天。治疗量-g/头/天。
治疗原则抗生素配合蒲公英超微粉(蒲芪青王散)。抗生素杀灭病原微生物阻止病原微生物继续生长繁殖,中药修复乳腺,消除炎症。
3、乳腺炎的防控建议:根据对大挤奶厅健康奶牛随机采样后的化验结果,支原体阳性率20%,新发的临床型乳腺炎支原体阳性率62.5%高发的情况,建议
①对全群泌乳牛的支原体带菌牛进行普查,挑出支原体阳性牛,集中在一个牛舍内饲养,最后批次挤奶,挤完奶的奶厅消毒。
②在全群采奶样的同时,对乳腺和奶样不正常的牛可做CMT的检查,凡隐性乳腺炎强阳性(+++)的牛分群饲养,采取降低体细胞的措施投喂中药(不能用抗生素,微生态制剂基本无效),可降低乳腺炎的发病率。
4、加强卧床管理,严防垫料湿度过大
5、挤奶厅管理:
①前药浴要保持足够的时间,30S。
②后药浴,尽量使用防冻成膜药浴液。挤奶后,速度要快。适当提高后药液的浓度。适当提高泡杯消毒液的浓度。
6、对久治不愈的、反复发生乳腺炎的牛、产奶量低的、没有怀孕的牛,淘汰。
转自王春璈教授
益康泰—奶牛乳房炎解决专家:新一代抗感染性微生态,奶牛乳腺细胞功能修复剂,修复乳腺损伤,更提高泌乳力,隐性乳房炎治愈率达95%以上,提高免疫机能,减少乳房炎发生率,提高生产性能,敢于挑战任何牧场体细胞数高,隐性乳房炎,乳房炎频发的问题,7天明显降低体细胞数,特效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
赞赏
长按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比较好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最给力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jg/9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