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医者盟"↑免费订阅本刊
口腔的分区及其表面形态
1.口腔分为牙列内的固有口腔和牙列外围的口腔前庭
牙的组织结构
1.三硬一软:三硬---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一软---牙髓质
2.釉质--人体中最硬的组织
牙本质--色淡黄而有光泽,痛觉感受器
牙骨质--可新生而有修复功能
牙髓--营养牙体组织,对外界刺激异常敏感
3、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牙龈
4.舌的感觉神经---舌前2/3为舌神经舌后1/3为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
舌的运动---舌下神经舌味觉---面神经
5.舌乳头:①丝状乳头②菌状乳头③轮廓乳头④叶状乳头
6.面神经:(1)颞支---损伤时额纹消失
(2)颧支---损伤时眼睑不能闭合
(3)颊支---损伤时鼻唇沟消失变得平坦,鼓腮时漏气
(4)下颌缘支---损伤时出现该侧下唇瘫痪,表现为口角偏斜
(5)颈支
7.唾液腺:三大---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第二章口腔颌面部检查
1.口腔内检查常用器械:口镜、镊子、探针
2.按松动程度牙动度分为:
Ⅰ度松动--牙向唇(颊)舌侧方向活动幅度在1mm以内
Ⅱ度松动--牙向唇(颊)舌侧方向活动幅度在1-2mm,且伴有近远中向活动
Ⅲ度松动--牙向唇(颊)舌向松动幅度在2mm以上,且伴有近远中及垂直向多方向活动
3.正常人24小时唾液总量为~ml,其中90%来源于腮腺和下颌下腺
4.X线牙片---最常用的牙影像检查方法
第三章口腔卫生保健
1.口腔卫生主要采取的措施:
(1)漱口---氟水(5岁以下儿童不推荐)、氯已定、甲哨唑
(2)刷牙(3)洁牙间隙--牙签和牙线(4)牙龈按摩(5)龈上洁治术
2.超声洁治术---不宜用于放置起博器的患者、肝炎、肺结核、艾滋病等传染病
3.龈炎患者,每6-12个月做一次洁治
4.口腔的健康标准---牙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5.口腔癌的警告标志:
(1)口腔内的溃疡,2周以上尚未愈合
(2)口腔粘膜有白色、红色或发暗的斑
(3)口腔与颈部有不正常的肿胀和淋巴结肿大
(4)口腔反复出血,出血原因不明
(5)面部、口腔、咽部和颈部有不明原因的麻木和疼痛
6.妊娠期妇女---妊娠4--6个月是治疗口腔疾病的适宜时期
第四章牙体牙髓病
第一节龋病
1.龋病的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①细菌---变形链球菌②食物③宿主④时间
2.按病变深度分:
(1)浅龋:一般无自觉症状,对冷热酸甜刺激无明显反应
(2)中龋:已达到牙本质浅层,对酸甜刺激敏感,冷刺激尤为显著
(3)深龋:达牙本质深层,无自发痛,但当食物嵌入洞中过患牙遇冷热化学刺激出现疼痛,去除刺激症状立即消失
3.修复性治疗---窝洞预备的基本原则--去净龋坏组织,保护牙髓,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预备抗力形和固位形。
第六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
1.细菌是主要致病因素
2.不可复性牙髓炎:
(一)急性牙髓炎临床表现
(1)疼痛剧烈,疼痛性质特点:①自发性阵发性疼痛②夜间痛③温度刺激疼痛加剧④疼痛不能自行定位
(2)患牙可查及接近髓腔的深龋或填充物、深牙周袋、外伤等。
(3)探诊常可引起剧烈疼痛,有时可探及微小穿髓孔
(4)温度测试时,患牙反应敏感或表现为激发痛。刺激去除后,疼痛仍持续。进行牙髓电活力测试时,患牙在早期炎症阶段,其反应性增强;晚期炎症则表现为迟钝。
(5)处于晚期炎症的患牙,可出现垂直方向的轻度叩痛。
(二)慢性牙髓炎的分类:
(1)慢性闭锁性牙髓炎(2)慢性溃疡性牙髓炎(3)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3.急性根尖周炎分:
(一)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
(二)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临床表现--①根尖周脓肿②骨膜下脓肿③粘膜下脓肿
4.慢性根尖周炎:
(1)病变类型、X线表现:
①根尖周肉芽肿---根尖部有圆形的透射影像,边界清楚,周围骨质正常或稍显致密
②慢性根尖周脓肿---透射区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周围骨质较疏松呈云雾状
③根尖周囊肿---较大的圆形透射区,边界清楚,并有一圈由致密骨组成的阻碍白线围绕
④根尖周致密性骨炎---根尖部局限性的骨质致密阻碍影像
5.根管治疗术---是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操作和步骤:(1)根管预备(2)根管消毒---药物消毒(要求药物对根尖周组织无刺激性;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有渗透力;有持续消毒作用并且使用方便)
(3)根管填充--填充的时机(预备消毒后,如无自觉症状,无明显叩痛,无严重气味,无大量渗出液和无急性根尖周炎症状)
第五章牙周疾病
第一节牙龈病
(一)慢性龈炎
1.病变部位---游离龈和龈乳头以前牙区为主尤其下牙区
2.因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就诊,牙龈出血增生,龈乳头呈球状增生
3.是否有附着丧失区别龈炎和牙周炎的重要标志
(三)妊娠期龈炎
1.雌激素水平升高---加重原有牙髓慢性炎症---牙龈肿胀或龈瘤样改变,分娩后可自行减轻或消退
2.菌斑---是直接病因若手术治疗选择在妊娠期4-6个月
(四)药物性牙龈增生
1.苯妥因钠、免疫抑制剂环孢素、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等
第二节牙周炎
1.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的炎症、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可导致牙松动丧失。
2.它是我国成人丧失牙齿的首位原因。
(一)慢性牙周炎
1.临床表现---①侵犯全口多数牙,且呈一定对称性。②病程长,牙面常有大量牙石,牙龈呈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颜色呈鲜红或暗红,质地松软,点彩消失,牙龈水肿。③探诊出血甚至溢脓。④早期已有牙周袋和牙槽骨吸收⑤晚期深牙周袋形成,牙松动,急性牙周脓肿。
2.轻度中度重度
牙周袋深度≦4mm≦6mm>6mm
结缔组织附着丧失1-2mm3-4mm≥5mm
牙槽骨吸收程度不超过根长的1/3超过根长1/3不到1/2超过根长1/2
3.牙周炎晚期主要特征:牙周袋形成、牙龈炎症、牙周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
4.慢性牙周炎的治疗目标---彻底清除菌斑、牙石等病原刺激物,消除牙龈炎症,使牙周袋变浅和改善牙周附着水平,争取适当的牙周组织再生,并使疗效长期稳定地维持。
第六章口腔粘膜常见疾病
第一节口腔单纯性疱疹
1.病因---单纯疱疹病毒HSV1通过--飞沫、唾液、疱疹液--直接接触传播
2.分类(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6岁以下儿童多见(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成人多见
3.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病毒唑
第二节口腔念珠菌病
1.属于最常见的口腔真菌感染。
2.按病变部位分:念珠菌性口炎、念珠菌性唇炎、念珠菌性口角炎
3.念珠菌性口炎中--急性假膜型(新生儿最多见,故又称新生儿鹅口疮和雪口病)好发部位颊,舌,软腭及唇,损害区粘膜充血,随即出现许多散在的白如雪的小斑点,稍用力可擦掉,露出红的粘膜糜烂面及轻度出血。
4.治疗----氟康唑治疗白色念珠菌首选药物
第三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1.为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病
2.病因:①免疫因素②遗传因素③系统性疾病因素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局限性肠炎、肝胆疾病等④环境因素⑤其他因素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失调
3.临床表现分轻型、重型和疱疹样溃疡
轻型--发作时特点--“红、黄、凹、痛”
第四节天疱疮
1.自身免疫性疾病
2.揭皮试验阳性---揭去疱壁,常会一并无痛性的揭去邻近外观正常的粘膜,并遗留下一鲜红的创面。
3.治疗--糖皮质激素
第五节口腔白斑病
1.白斑多见于中老男年性,40岁以上好发年龄
2.发病部位--颊粘膜最多,舌次之,也可发生于唇、腭、龈、口底
3.口腔白斑属癌前病变
4.有癌变倾向:
(1)病理:伴有上皮异常增生者,程度越重越易恶变
(2)类型:疣状、颗粒状、溃疡型或糜烂型及伴念珠菌感染、HPV感染者
(3)部位:舌缘、舌腹、口底、口角部位被认为是癌变危险区
(4)时间:病程较长着
(5)吸烟:不吸烟患着
(6)性别:女性,不吸烟女性
(7)面积:白斑病损面积大于mm2的患者
第六节口腔扁平苔藓
1.口腔扁平苔藓病损--可发生于口腔粘膜任何部位,以颊部最多见,其次舌、龈、前庭、唇、腭及口底等部位。病损左右对称
第七章口腔局部麻醉
1.常用的方法:表面麻醉、浸润麻醉、阻滞麻醉
2.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
(1)利多卡因--三者都可起效快穿透强
(2)普鲁卡因----需作皮试,穿透力弱,不适用于表面麻醉
(3)布比卡因(4)丁卡因等
3.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物注射于神经干或主要分支周围,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4.推注药物之前,应回吸检查有无回血,如有回血应改变注射针的方向,直到无回吸血。
5.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口内注射进针点-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部侧根部的口腔前庭沟处
6.局部麻醉的全身并发症---晕厥、过敏反应、中毒
局部并发症---注射区疼痛和水肿、血肿、感染、注射针折端、暂时性面瘫、其他并发症(暂时性牙关紧闭、暂时性复视或失明)
第八章牙拔除术
一、拔牙的适应证:严重的龋病、严重牙周病、牙髓坏死、影响美观,或导致牙列拥挤、阻生牙、牙外伤、乳牙、治疗需要的牙、病灶牙
二、禁忌证:
三、拔牙的基本步骤:1.分离牙龈2、挺松患牙3、安放牙钳4.拔除患牙5.拔牙创的处理
第九章口腔颌面部感染
1.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
(1)口腔、鼻腔及鼻窦长期与外界相通
(2)牙源性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独有的感染
(3)颌面部的潜在间隙
(4)颌面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丰富
(5)颌面部的汗腺、毛囊和皮脂腺丰富
2.口腔颌面部感染---多属化脓性感染--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第二节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
1.是指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萌出受阻,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
2.典型症状:出现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咀嚼和吞咽时疼痛加剧,口腔清洁差而有口臭。
3.扩散途径:
①第一磨牙颊侧前庭沟处形成脓肿,穿破形成瘘
②颊部脓肿,破溃后形成瘘管
③咬肌间隙脓肿或边缘性骨髓炎
④下颌间隙、咽旁间隙或扁桃体周围脓肿
⑤下颌下间隙脓肿和口底蜂窝织炎
4.治疗:
急性期---以消炎、镇痛、建立引流及对症处理为主
慢性期---应以消除病因为主,可消除盲袋或拔牙
第三节颌面部间隙感染
1.最常见--牙源性感染--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2.炎症局限形成脓肿,应及时进行切开引流术,其目的:
①使脓液、感染坏死组织迅速排出,减少毒素吸收
②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及张力,缓解对呼吸道和咽腔的压迫,避免发生窒息
③可防止感染向邻近间隙蔓延,防止向颅内、纵隔和血液扩散,避免严重并发症
④可防止发生边缘性骨髓炎
3.切开引流的指征:
①经抗生素治疗后,仍高热不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②局部肿胀、跳痛、压痛明显
③局部有凹陷性水肿,有波动感或穿刺抽出脓液者
④影像学检查已形成脓腔者
⑤腐败坏死性感染
⑥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者
4.眶下间隙感染---多来自上颌前牙和第一前磨牙的根尖感染
5.咬肌下间隙感染---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1.分类
①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②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第十章口腔颌面部损伤
一、损失特点
1.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组织再生修复和抗感染的能力很强(容易形成血肿)
2.口腔颌面部腔、窦多,窦腔内常存在一定数量的病原菌
3.颌骨上有牙,颌骨骨折发生骨折前段移位--引起咬合关系错位,咀嚼功能障碍
4.妨碍正常进食
5.损伤时最容易发生机械性阻塞
6.处理不当,伤口愈合后形成畸形
7.颌面部有腮腺(涎腺瘘)、面神经(面瘫)、三叉神经(麻木)
二、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急救处理
1.解触窒息
(1)阻塞性窒息①异物阻塞②组织移位③气道狭窄④活瓣样阻塞
(2)吸入性窒息
2.止血---指压止血、包扎止血、填塞止血、结扎止血、药物止血
三、开放性损伤种类
挫裂伤、刺伤、切割伤、撕裂伤、砍伤、咬伤、颜面部烧伤
医者盟
资料题库
健康资讯
YiZheMeng
长按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海口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