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66804.html

呼吸道梗阻包括发生于呼吸道任何部位的正常气流被阻断。阻断的部位如果位于呼吸道隆突以上,往往会迅速引起窒息,危及生命。阻断的部位如果位于呼吸道隆突以下,影响支气管或小气道的气流,但不致立刻危及生命。急性上呼吸道梗阻不仅包括上呼吸道,也包括隆突以上所有气道的梗阻。上呼吸道梗阻危及患儿的情况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梗阻的部位、梗阻的程度、梗阻发展的速度以及患儿的心和肺的功能状态。

以下所列为疾病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梗阻,不包括呛食引起的喉痉挛、溺水窒息、蒙头盖被综合征即捂热综合征等人为的现象。

(一)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病因的解剖分布

1.鼻咽和口咽部

①严重的面部创伤、骨折;②咽部异物;③扁桃体周围脓肿;④咽旁脓肿;⑤悬雍垂肿胀伴血管神经性水肿;⑥黏膜天疱疮;⑦鼻后孔闭锁;⑧咽部畸胎瘤。

2.咽后壁软组织

①咽后壁脓肿;②咽后壁出血;③颈椎损伤后水肿;④烫伤和化学性损伤。

3.颈部软组织

①创伤及医源性血肿;②颌下蜂窝组织炎。

4.会厌

①急性会厌炎;②外伤性会厌肿胀;③过敏性会厌肿胀。

5.声门

①创伤性声门损伤(常为医源性);②手术引起的声带麻痹。

6.喉

①急性喉炎;②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③异物;④手足抽搐伴发的喉痉挛、喉软化症;⑤外伤、骨折、水肿、局部血肿;⑥白喉的膜性渗出;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膜性渗出;⑧喉脓肿;⑨软骨炎;⑩先天性疾病:先天性喉气管发育异常、先天性喉囊肿或肿瘤、先天性大血管异常、先天性喉蹼、喉膨出、声门下狭窄等。

7.声门下区和气管

①喉气管炎;②喉气管软化;③异物;④插管、器械、手术引起的医源性水肿;⑤膜性喉气管炎;⑥先天性气管狭窄。

8.食管

①食管异物;②呕吐物急性吸入。

(二)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病因的年龄分布

1.新生儿及小婴儿

包括:喉软化、声门下狭窄、声带麻痹、气管软化、血管畸形、血管瘤等;先天性喉气管发育异常;先天性喉囊肿或肿瘤;先天性大血管异常;先天性喉蹼、喉膨出、声门下狭窄。

2.新生儿~1岁

包括:先天性畸形(同上)、喉气管炎、咽后壁脓肿、异物等。

3.1~2岁

包括:喉气管炎、会厌炎、异物、先天性气管狭窄等。

4.3~6岁

包括:肿大的扁桃体及腺样体、鼻充血、会厌炎和异物等。

小儿气道黏膜疏松,尤其是喉黏膜下层组织松弛,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极易造成梗阻。气道部分梗阻时可听到喘鸣音,可见到呼吸困难、呼吸费力、辅助呼吸肌参加呼吸活动,可有明显的吸气性三凹征(肋间隙、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凹陷)。严重病例呼吸极度困难,可表现为头向后仰,发绀,甚至窒息,如瞪眼、口唇凸出和流涎,患儿欲咳嗽,但咳不出。辅助呼吸肌剧烈运动,呈矛盾呼吸运动,吸气时胸壁下陷,而腹部却隆起,呼气时则相反。虽然拼命用力呼吸,但仍无气流,很快出现呼吸停止,继而出现心律失常,最终发生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可因低氧和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心搏停止而迅速死亡。

临床上常以喘鸣音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喘鸣是由鼻和气管之间的上呼吸道因部分梗阻,由一股或多股湍流的气体所产生。喘鸣的重要意义在于反映部分性的气道梗阻。儿童患者的气道并非一固定的管道,而为一相当软的管道,其管腔的横断面积随压力的不同而能发生变化。在正常呼吸时其变化较小,当有阻塞性病变时则表现得相当重要。正常呼吸时,作用于气道的压力变化在胸腔内外是完全相反的。吸气时,在胸腔内,作用于气道壁的外周压力降低,因此,胸内气道趋于增宽。呼气时,外周压力升高使胸内气道变窄。胸外气道,在吸气时,其周围软组织的压力保持近于不变,而胸腔内压力降低,使气道变窄。呼气时,胸腔内压力升高使胸外气道变宽。部分梗阻如果发生在气道内径能发生变化的部位,当气道变为最小时,梗阻将是最严重的。气道内径变小会使气流变慢并分裂,从而产生喘鸣。因此,胸外气道梗阻会产生吸气性喘鸣,胸内气道梗阻会产生呼气性喘鸣。较大的病变会产生吸气性和呼气性双相气流梗阻,从而引起双相(往返)喘鸣。双相喘鸣是病情更加严重的信号。

喉是一固定性结构,其内径不随呼吸发生明显变化,婴儿喉腔最窄部位在声带处,横断面积为14~15mm2,该部位黏膜水肿仅1mm时,即可使气道面积减少65%。喉部病变多产生双相喘鸣。

不同病变引起的喘鸣的呼吸时相:

1.倾向于产生吸气性喘鸣的病变

①先天性声带麻痹;②喉软化;③插管后喘鸣;④急性喉炎;⑤小颌、巨舌;⑥甲状舌骨囊肿;⑦声门上及声门蹼;⑧声门下血管瘤;⑨喉气管炎;⑩会厌炎;咽后壁脓肿;白喉。

2.常产生双期喘鸣的病变

①先天性声门下狭窄;②气管狭窄;③血管环、血管悬带;④声门下血管瘤;⑤声门下蹼。

3.倾向产生呼气性喘鸣的病变

①气管软化;②气管异物;③纵隔肿瘤。

喘鸣的听觉特征可能对诊断有帮助,如喉软化症的喘鸣为高调、鸡鸣样、吸气性。声门梗阻亦产生高调喘鸣。而声门上病变通常产生低调、浑厚的喘鸣。粗糙的鼾声是咽部梗阻的表现。

发音的特征对上呼吸道梗阻的病因也可能提供诊断线索,如声音嘶哑,常见于急性喉炎、喉气管炎、白喉和喉乳头状瘤病;声音低沉或无声,常见于喉蹼、会厌炎和喉部异物。

咳嗽的声音也有一定诊断意义,犬吠样咳嗽高度提示声门下腔病变;“钢管乐样”咳嗽常提示气管内异物。

由于上呼吸道与食管相毗邻,因此,上呼吸道梗阻也可引起进食困难。在婴儿,鼻咽梗阻时,由于鼻呼吸障碍,其所引起的进食困难常伴有窒息和吸气性呼吸困难。口咽梗阻,特别是舌根部病变以及声门上喉部病变,均影响吞咽。咽后壁脓肿及声门上腔炎症,如会厌炎,不仅极不愿吞咽,而且引起流涎。

X线诊断,上呼吸道梗阻在X线下有些疾患有特异性改变,有些则不具有特异性改变。在胸片上,上呼吸道梗阻的其他表现,包括:①肺充气量趋于正常或减少,这与其他原因的呼吸困难所见的肺过度膨胀相反;②气道可见狭窄的部分;③若下咽腔包括在X线片内,则可见扩张。颈部和胸部CT对于呼吸困难患儿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喉镜、气管镜或支气管镜直视诊断。上面叙述的许多病因,在喉镜、气管镜或支气管镜直视下可以变得一目了然,使诊断或鉴别诊断变得比较容易。唯一需要防范的是意外的发生。

1.恢复气道通畅

急性上呼吸道梗阻患儿应立即设法使其气道通畅,尽量使患儿头向后仰。让患儿仰卧,抢救人员将一手置于患儿颈部,将颈部抬高,另一手置额部,并向下压,使头和颈部呈过度伸展状态,此时舌可自咽后部推向前,使气道梗阻缓解。若气道仍未能恢复通畅,抢救者可改变手法,将一手指置于患儿下颌之后,然后尽力把下颌骨推向前;同时使头向后仰;用拇指使患儿下唇回缩,以便恢复通过口、鼻呼吸。如气道恢复通畅后,患儿仍无呼吸,应即刻进行人工气道的建立,及时给予机械通气。

2.迅速寻找并取出异物

图3-1 背部叩击-胸部按压法

如果气道已经通畅,但是患儿仍有明显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并有异物吸入的可能,考虑有喉或主气管完全梗阻的可能,可通过突然增加胸内压的方法,以形成足够的呼出气压力和流量,使气管内异物排出。婴儿意识清楚者可采用背部叩击-胸部按压法(图3-1),儿童意识清楚者采用腹部推压法(Heimlich手法,图3-2)。背部叩击-胸部按压法具体做法是:施救者将患儿呈俯卧位放于膝上,头低于躯干,稳固地支撑头部,在给予患儿5次背部叩击后,将其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转换至仰卧体位,给一次胸部按压,如上循环直到异物取出或患儿意识不清进一步打开气道和尝试人工呼吸及解除气道梗阻。Heimlich手法施救者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施救者两大腿上,面朝前,施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重复,直到异物排出。因为大部分吸入异物位于咽部稍下方的狭窄处,不易进一步深入,患儿因无足够的潮气量将阻塞的异物排出。但此时患儿肺内尚有足够的残气量,故对胸或腹部迅速加压,排出的气量足以将异物排出。上述这些方法如果未能排出异物,可以在硬质支气管镜或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硬质支气管镜或纤维支气管镜取异物宜根据医生的习惯和条件应用。

图3-2 Heimlich手法

3.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环甲膜穿刺通气

来不及用上述方法或用上述方法失败的病例以及其他情况紧急窒息时,如手足搐搦症喉痉挛、咽后壁脓肿、甲状舌骨囊肿等,可先作气管插管、人工气囊通气;必要时可作气管切开;来不及作气管切开时,可先用注射器针头作环甲膜穿刺,或连接氧气装置或机械通气装置,以缓解患儿缺氧;然后再作气管插管或作气管切开,并置入套管。

4.病因治疗

引起上呼吸道梗阻的病因除了异物按上述方法抢救外,由其他病因所引起者,应分别病因进行处理。

该内容摘自《儿科急诊医学(第4版)》

本书简介:

1.本书共分6篇46章。篇名分别为:总论,新生儿急救,系统性疾病,急性中毒,意外事故,诊疗技术。每篇又分若干章分开阐述。

2.第4版修订约30%左右,并且修改的部分将参照国内外最新进展进行。新增的内容有:呼吸系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血液系统:噬血综合征。

目录:第一篇 总论第一章 儿科急诊医学第二章 儿童急诊与循证医学第三章 危重病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第四章 小儿常见危重症状及鉴别诊断第五章 小儿常见危重症第六章 危重病例评估第七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本篇参考文献第二篇 新生儿急救第一章 新生儿常见危重症第二章 新生儿外科急诊第三章 新生儿常用的急救诊疗措施与操作技术本篇参考文献第三篇 系统性疾病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第二章 心血管疾病第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第五章 营养缺乏性疾病硫胺素缺乏症第六章 泌尿系统疾病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第八章 内分泌代谢疾病第九章 免疫性和免疫相关性疾病第十章 过敏反应第十一章 小儿常见的外科急症本篇参考文献第四篇 急性中毒第一章 中毒的诊断及处理原则第二章 食物中毒第三章 有毒植物中毒第四章 有毒动物中毒第五章 农药中毒第六章 杀鼠药中毒第七章 常用药物中毒第八章 金属和类金属中毒第九章 其   他本篇参考文献第五篇 意外事故第一章 一氧化碳中毒第二章 婴儿捂热综合征第三章 小儿中暑第四章 溺   水第五章 溺   粪第六章 电 击 伤第七章 烧   伤第八章 小儿呼吸道异物第九章 消化道异物第十章 儿童虐待第十一章 外科意外事故本篇参考文献第六篇 诊疗技术第一章 血气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第二章 临床常用治疗措施第三章 危重症常用药物疗法第四章 常用仪器、器械的使用第五章 常用操作技术第六章 器官移植术后监护本篇参考文献电子书真容:

左右滑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wh/115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