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下降,天气转冷,近期猩红热发病有异常增高的趋势,如何做好猩红热疾病防控工作,是我们家园共建的首要任务。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一.什么是猩红热猩红热(scarletfever)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二.病因猩红热是A组链球菌(groupAstreptococcus)感染所致。A组链球菌也称化脓性链球菌,可侵及人体任何部位,以侵及上呼吸道最常见。链球菌多由呼吸道侵入人体,首先引起咽颊炎和扁桃体炎,在其产生的蛋白酶的作用下,使炎症扩散并引起组织坏死。同时由于细菌产生的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的作用,可引起全身毒血症表现。
三.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经由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由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
四.易感人群多见于小儿以2—10岁儿童为主。
五.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
六.临床表现潜伏期2~5天,也可少至1日,多至7日。共分三期。
1.前驱期:
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婴儿可有谵妄和惊厥。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软腭充血水肿,并可有米粒大的红色斑疹或出血点,即黏膜内疹,一般先于皮疹而出现。
2.出疹期
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多数自发病第1~2天出现。偶有迟至第5天出疹。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开始,1日内即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及于下肢,少数需经数天才蔓延及全身。
典型的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偶呈“鸡皮样”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患者常感瘙痒。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
病初起时,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突起,称“杨莓舌”。
皮疹一般在48小时内达到高峰,2~4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续5~7天甚至更久。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可肿大,有压痛,一般为非化脓性。出疹时体温更高,皮疹遍布全身时,体温逐渐下降,中毒症状消失,皮疹隐退。
3.恢复期
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躯干多为糠状脱皮,手掌足底皮厚处多见大片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脱皮持续2~4周,不留色素沉着。
七.类型(1)普通型在流行期间95%以上的患者属于此型。临床表现如上所述。有咽峡炎和典型的皮疹及一般中毒症状,颌下淋巴结肿大,病程1周左右。
(2)轻型表现为低热或不发热,全身症状轻,咽部轻度充血,皮疹少、色淡、不典型,可有少量片状脱皮,整个病程2~3天,易被漏诊,近年来多见。
(3)中毒型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剧吐、头痛、皮疹可呈片状或出血性淤斑,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及周围循环衰竭、化脓性脑膜炎、中毒性休克、败血症等。此型病死率高,目前很少见。
(4)脓毒型咽颊局部黏膜坏死形成溃疡,有脓性假膜。可引起各种化脓性并发症和败血症,如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乳突炎、颈淋巴结炎等,已罕见。
(5)外科型或产科型病原菌由创口或产道侵入,局部先出现皮疹,由此延及全身,但无咽炎,全身症状大多较轻。
八.检查1.周围血象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白细胞计数可达(10~20)×/L,中性粒细胞可达0.8以上,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有化脓性并发症者更高。出疹后血象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占5%~10%。
2.病原学检查
咽试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有溶血性链球菌生长。用免疫荧光法检查咽拭子涂片可进行快速诊断。
九.诊断具有猩红热特征性临床表现;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咽试子、脓液培养可获得A组链球菌;有与猩红热或咽峡炎患者接触史等,可诊断该病。需与其他一般急性咽峡炎和麻疹、风疹、药疹等发疹性疾病相鉴别。
十.治疗1.隔离患者
隔离患者6日以上,直至咽试子培养3次阴性,且无并发症时,可解除隔离。对咽试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
2.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吃稀软、清淡食物,多喝水。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卫生,预防继发感染,年长儿可用生理盐水漱口。
3.抗生素疗法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常选药物,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可增加剂量。为彻底消除病原菌、减少并发症,疗程至少10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或头孢菌素。严重时也可静脉给药,疗程7~10日。
4.对症治疗
高热可用较小剂量退热剂,或用物理降温等方法。若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应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对并发的中耳炎、鼻窦炎、肾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给予积极治疗。
十一.预防措施1、为了在园幼儿身体健康,凡是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涕、咽喉肿痛、咳嗽,打喷嚏等)、咽颊炎、扁桃体炎等、请杜绝入园,请在家系统治疗,待治医院病历本及医生康复证明方可入园。
2.猩红热患者应隔离治疗;猩红热流行期间,对可疑猩红热、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均应隔离治疗;以控制传染源。
3.对与猩红热患者密切接触者,应严密观察,检疫7~12日,有条件可做咽试培养,或预防性给予青霉素。
4.疾病流行期间,应避免带孩子到拥挤的,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5.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多晒被。
6.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新鲜,加强户外锻炼。
7.患病儿童应及时就诊,及时隔离,避免交叉传播。
8.为了在园幼儿身体健康及幼儿用药安全,从即日起杜绝一切抗生素类药物带入园内。
9.非抗生素类处方药,请携带就诊医生医嘱原件,校方方可执行喂药。
10.针对调理性用药,按要求一律携带原包装,并只带一次量用药。
11.请带药幼儿家长亲自进行用药登记,注明用药名称、用药计量(克度、毫升),在家长签字确认后,校医方可喂药。
12.幼儿用药做到每日一带、幼儿园杜绝存放任何药品。
13.如孩子在园期间发生病情,校方会第一时间通知家长,请家长第一时间安排人来园,根据国家卫生保健工作条例规定要求,幼儿园禁止私自给患儿喂任何药品,保健医是无处方权的,更无权代买任何药品。
14.为确保幼儿用药安全,请家长们不要将任何药品随意放在孩子包包里带入园内,其原因是:
第一家长没有做任何药物登记和签字确认。
第二班级老师无任何医疗资质,无权给孩子喂药。
第三幼儿园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不是医疗机构,更没有任何抢救设施。
第四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及幼儿用药时间,如有需求,校方负责配合家长协助在园内只给喂服一次药物,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事故,希望家长能够理解。
让我们家园共建,共同为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谢谢!
DIK国际幼儿园保健室
DIK国际幼儿园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wh/11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