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期为大家带来人畜共患病,布鲁氏菌病的的介绍。本期文字较多,详细介绍了布鲁氏杆菌病的感染及症状。往期精彩回顾人畜共患病——钩端螺旋体人畜共患病——犬巴贝斯焦虫人畜共患病——弓形虫布鲁氏杆菌病布鲁氏杆菌(Brucell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不运动细菌,光滑型有微夹膜,绝对嗜氧菌,细胞内寄生,可以在多种家畜体内存活,包括牛、羊、猪、狗等。布鲁氏杆菌会引起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又有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等称谓。它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危害较大。布病主要危害人、畜的生殖系统和关节。感染布鲁氏杆菌经皮肤伤口或粘膜进入人体后,附近毛细血管中的吞噬细胞会率先钻出来迎敌。只要免疫功能正常,任何侵入人体的不明外来生物都会受到免疫大军的阻击。倘若吞噬细胞没能将病菌全歼,便会随着布鲁氏杆菌的“余部”一同顺着淋巴液“漂流”到淋巴结,以便联合驻扎在那里的吞噬细胞,将这些病菌吞入“腹”中。吞噬细胞会分泌消化酶彻底消灭敌“菌”。不过,布鲁氏杆菌是胞内寄生菌,能适应细胞内的环境。如果人体没有专门对付它的抗体,它就可以比非细胞内寄生的细菌更容易待在细胞内,并且由于身处正常细胞内,可免受人体体液中的特异性抗体和其他抗菌物质攻击。如此,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反而起到了保护布鲁氏杆菌的效果。这时候,淋巴结就成了局部原发性病灶,一些强壮的细菌就会在吞噬细胞内就地取材,大肆进行代谢和繁殖活动,从内部逐渐瓦解吞噬细胞。一批批布鲁氏杆菌,重新进入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就形成了“全身无中毒症状,但血液中可检测出细菌存在”的菌血症。在血液里,吞噬细胞军队又来与布鲁氏杆菌作战,战场随血流扩展到全身。随后,这些被吞噬的布鲁氏杆菌集中在肝、脾、骨髓等地开始繁殖,成了多发性病灶。当敌“菌”规模越来越大,吞噬细胞应接不暇时,布鲁氏杆菌则在细胞外的血液中代谢和繁殖,从而造成败血症,长时间引起间歇性发热,也就是“波浪热”、“弛张热”之名的由来。除了巨噬细胞被撑破,布鲁氏杆菌同样会阵亡。但是该细菌细胞壁上都带有对宿主有害的脂质物质“内毒素”。布鲁氏杆菌被摧毁时,内毒素会随着破碎的尸体溶出,进入体液,就像死亡自爆一样,给人体带来最后的一次性毒害。一旦活着的布鲁氏杆菌在体内控制了局面,患者就开始出现全身性症状,如盗汗、食欲不振、肝脾处淋巴结肿大、全身肌肉和大关节疼痛、以脊柱为首的骨骼疼痛无力等等。内毒素可致病理损伤,若机体免疫功能正常,通过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清除病菌而获痊愈。如果免疫功能不健全,或感染的菌量大、毒力强,则部分细菌逃脱免疫,又可被吞噬细胞吞噬带入各组织器官形成新感染灶,有人称为多发性病灶阶段。经一定时期后,感染灶的细菌生长繁殖再次入血,导致疾病复发。组织病理损伤广泛。临床表现也就多样化。如此反复成为慢性感染。人类布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布病的家畜(羊、牛、猪、鹿、猫、狗)。在农牧区,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是患布病的羊。人通过接触患病动物的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粪、尿)、乳、肉、内脏、皮毛以及被污染的水、土壤、食物、空气、尘埃,经体表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布氏菌。
症状(一)潜伏期
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3周,平均2周。短的可以3天,最长者可达1年之久。潜伏期的长短与病原菌的菌型、毒力、菌量及机体抵抗力等诸因素有关。
(二)发病和前驱期症状
目前多数病例发病缓慢,少数病例发病较为急骤。在发病缓慢者中,有些布病患者可以看到所谓的前驱期症状。其临床表现似重感冒,表现为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头痛、失眠、出汗、肌肉或大关节疼痛等,有的可见淋巴结轻度肿大。有些病例可见便秘,腰及各部位肌肉和关节有轻度风湿样疼,傍晩有轻度畏寒等症状。体检可以发现患者微热,傍晩为重;淋巴结轻度肿大。偶见肝脾和扁桃体肿大。前驱期持续时间变动甚大,短者几天,长者为数周。起病急者,前驱症状不明显,直接表现为急性期症状。(三)急性期
1.发热与多汗
此为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典型热型是波浪热,也可见不规则热,间歇热和弛张热等。近年来,波状热已不多见,而以其他热型常见。据我国布病患者热型分析,主要有以下五种型:低热型、波状热型,不规则热型,间歇热型,弛张热型,而稽留热罕见。发热可持续数日,数周、甚至数月。发热期常伴有大量岀汗,尤其在体温下降期更明显,有时湿透衣裤。大量岀汗使患者情绪紧张,烦躁,影响睡眠,由于大量出汗,有时候皮肤出现出血疹。2.头疼、乏力
多数病例都出现头疼,尤其是急性期患者。乏力是所有病例的共同症状,尤以慢性期明显,患者自觉无力,能吃不爱动,所以有人称之为“懒汉病”。3.关节和肌肉酸疼
布鲁菌侵及骨关节的发生率为10%~70%,主要累及1个或几个关节。关节疼主要见于大关节,如髋、膝、肩、肘、腕、踝等,膝关节最常见,其次是骶髂关节、肩关节髋关节。关节疼痛多呈游走性,类似风湿性关节炎,有时疼痛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慢性期病人。关节痛往往伴肌肉酸疼,多数病人可致关节强直和变形。部分患者可见关节红肿,偶有化脓。亦可见滑囊炎、腱鞘炎及关节周围炎。4.神经疼
主要由于神经干或神经根受累所致,中枢神经受损表现为各种脑膜刺激症状,如头疼、颈项强直。周围神经受损表现为肋间疼、胸疼、肢疼等。年Hugher首先提出神经布鲁菌病是一种神经病学并发症。神经布病的发病率为0.%~25%,大约5%的布病病人发展成为神经布病。5.淋巴结和肝脾大
患者多有局部淋巴结肿大,部位不一,与布鲁菌侵入部位有关。多数患者肝脏和脾脏肿大,有压痛。肿大的肝脾质软、中等硬。由于肝脏损害,可出现黄疸。经治疗,肿大的肝脏、脾脏可缩小,常作为考核疗效的指标之一。6.生殖系统症状
布鲁菌对其宿主动物的生殖器官有一种独特的亲和性,对男女生殖系统均可以造成损害。男性患者中有的可发生睾丸炎、附睾炎、睾丸脓肿等,多为单侧性。少数男患者也可见精索炎或鞘膜积液。女性患者可发生卵巢炎、输卵管炎或子宫内膜炎、骨盆脓肿子宫颈炎和月经失调、痛经和闭经等。偶尔可致流产、早产、不孕。(四)慢性期
病程长于1年为慢性期。慢性期可由急性期发展而来,也可直接表现为慢性期。如同时伴有发热等急性期症状者称为活动期,如无急性期表现则称为相对稳定型。其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病人常有疲乏、多汗低热、失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潮红、水肿及全身疼痛等。部分病人表现为顽固性的关节疼或肌肉钝痛,持续数年,反复发作,久病可发生强直或挛缩。慢性患者心血管损害也很常见,表现为心内膜炎、脉管炎等。肝脾大不易完全恢复,病情反复发作。(五)病程及预后
布病的病程及预后,主要取决于布鲁菌侵入门户,感染菌量以及菌种、型,毒力和当时人体的生理状态,治疗方法等。布病病程长短不一,以3~12个月者居多。多数患者只要治疗及时,治疗方法得当,一般预后良好。有些患者不经治疗往往1~3个月自然康复。但是,疲劳症状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然而也有些患者如不及时治疗,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形成隐性病灶,反复发作,迁延数年甚至几十年,严重影响健康和劳动能力,甚至病灶纤维化后形成瘢痕,引起内脏器官的器质性改变或骨关节的变形强直,终生不愈。布病本身不易引起患者死亡,但是个别急性病例,由于极度的菌毒血症,脑膜炎,血小板减少,心内膜炎或其他更严重的并发症也可以死亡。控制与预防从布鲁氏杆菌的“体质”和传播特性上不难发现,对付它贵在预防,为此付出的成本也比较低,难以人传人更是让人踏实了不少。只要我们把水烧开了喝,把肉做熟了吃,买合格的奶制品,布鲁氏杆菌就几乎不可能找上门来。
布病的治疗应遵循早期用药、彻底治疗、合理选用药物及用药途径的原则。对于已经确诊的布病患者,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以防疾病由急性期转入慢性期。治疗布病应按疗程进行,药物剂量要足,时间要足够,不得中途停药。药物为主,佐以全身支持疗法,以增强患者抵抗力,提高疗效。
急性期以控制感染为主,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为辅。抗生素是治疗急性期布病患者的首选药物。慢性期活动型或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也应采取抗生素治疗,慢性期相对稳定型患者不宜采用。抗生素一般联合使用,单用效果不佳。对慢性期病人治疗更为困难。因为涉及诊断是否确定、容易复发,病程长等问题,而且病人不易坚持。所以用药时要全面考虑,现主要采用中药和特异性脱敏疗法为主的综合疗法。脱敏疗法是用抗原治疗,常用的是菌苗、水解素和溶菌素。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wh/12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