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娃,晚上就很难睡踏实,尤其是娃小的时候,总担心他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记得刚有瓜瓜那会儿,我有一阵疑神疑鬼地会用手探到他的鼻孔前感知一下有没有呼气,老觉得娃睡觉时会有好几秒是没气的。稍大一点,瓜瓜有时会在睡梦中会疯狂摇头或是磨牙又或是突然捏紧拳头使劲……

所以今天就索性把宝宝睡觉时可能让爸妈担心或者焦虑的情形全部捋一捋,大家做到心中有数,碰到也不用紧张咯!

1

宝宝睡觉呼吸忽快忽慢、还会暂停?

瓜瓜出生开始就一直是自己独立睡小床的,所以我总是会时不时起来看看他睡得怎样。有一阵,总觉得他的呼吸是不规律的,总有那么几秒是没有的。相信很多新手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

如果宝宝是在6个月前,大家完全不用心。埃默里大学医学院儿童呼吸紊乱中心主任GaryE.Freed教授说,因为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都还没发育完全,宝宝睡着的时间里,有5%的时候呼吸都遵循这样的模式。妈妈们如果不放心,最简单有效的帮助宝宝呼吸顺畅的办法是让宝宝平躺仰卧。

但如果宝宝有出现以下几个情况,医院看看哦,因为睡觉时呼吸困难、暂停,也可能是儿童睡眠呼吸障碍(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肿大等原因导致)、过敏、婴儿猝死综合症(SIDS)这些疾病所发出的一个信号。

6个月以上宝宝还有这样的表现。

宝宝在打鼾、呼吸暂停之间,似乎努力呼吸或喘气。

皮肤青紫或苍白(特别是宝宝整个脸\全身看起来都是蓝色的,这是危险的征兆),肌肉张力减低

暂停时间超过15秒。

2

睡觉时娃张着嘴呼吸/打鼾,这可能会影响智商和颜值

我们经常会看到小小的娃会张着嘴睡觉,有些人小打鼾还挺起劲。别光顾着欣赏娃,觉得眼前的小人太有趣可爱了。其实90%的孩子会有这种情况是因为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引起的。美国《儿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经常打呼噜会造成宝宝多动、抑郁与注意力问题。

》》宝宝睡觉打呼噜会影响颜值和智商?

我的好朋友大C的女儿睡觉就老张着嘴睡,有时候睡着睡着还会突然坐起来,重重喘一口气再继续睡。医院拍了片才知道,原来是腺样体肿大,占了2/3的呼吸道。

医生说,正常来说,扁桃体和腺样体从宝宝出生开始就会慢慢变大,4-7岁长到最大,8岁后又会慢慢萎缩,但有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呼吸道反复受到病毒攻击、生活中空气质量不好、饮食不健康等导致腺样体扁桃体过分肥大,部分或者全部堵塞孩子后鼻孔,导致孩子张嘴呼吸,气流刺激软腭就形成了呼噜声。

医生还表示,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治疗,虽然腺样体到了8岁前会自动消失,但想想在这之前的8年里,孩子都睡不好觉,那后果还是相当严重,会影响智商、身体发育还会变丑等等。

3

睡觉盗汗,和体虚/缺钙有关系?

瓜瓜就是属于睡觉很会流汗的,基本上睡到晚上十二点左右,整个人就像水里捞出来一样,春夏秋冬都这样(这也是我对睡袋特别有研究的原因)。奶奶老担心“这孩子是不是体虚啊?”,“要不然就是缺钙了”,不然,为什么我们都觉得不热,但宝宝却满头大汗?

不是体虚/不是缺钙,都不是哦。而是因为宝宝们在白天的活动量大,身体基础代谢率高,体温也就相对高一些,到了晚上睡着后,体温就会降下来,但因为小宝宝的调节体温的能力比较差,就只能通过出汗的方式来散发热量,使身体温度迅速降低。所以,宝宝睡觉后流汗是正常的。

还因为宝宝们需要的深度睡眠时间比我们大人长,在深度睡眠状态下,他们的身体会自动进行自我恢复、补充精力,为新的一天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宝宝的血压,呼吸和心率都达了一天中的最低点,血管开始膨胀,白天存储在器官里的血液开始流向肌肉组织,滋养和修复它们。而出汗就是这个过程中能量消耗的一种体现。

但妈妈们需要注意的是,还有几个不正常的原因,比如过热(过热是婴儿猝死的危险因素)、佝偻病、发烧、肥胖、低血糖、胃部结核、肝结核等疾病也会导致宝宝在夜间大量出汗。

》》怎么判断宝宝出汗是正常不正常?

1、看出汗的时间。入睡后2个小时内出汗,都是正常的;之后还流汗,就要引起注意了,需要妈妈们判断是不是过热了。

2、看汗流得多不多。如果全身都湿透了,甚至连被子都湿了,那就不正常哦。

4

磨牙说梦话摇头撞头等,都该怎么办?

除了前面说的呼吸暂停、打呼噜和盗汗之外,宝宝们睡觉还有一些很奇怪的动作,比如磨牙、摇头、撞头、痉挛、狞笑、抽搐、踢腿、捶床、说梦话、咀嚼等等,这些也都是有原因的。

磨牙

事实上,就连专家们也无法确定宝宝们是为什么磨牙,长牙、蛲虫、焦虑、疼痛、鼻塞、过敏、牙列不齐、消化不良等等都会导致宝宝磨牙,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原因,只是宝宝们喜欢磨牙齿的感觉。

一般来说,从宝宝萌出第一颗牙齿之后,他就会开始磨牙了,尤其是在睡觉的时候,到18个月后,50%以上的宝宝都会磨牙。

虽然这个声音听起来很磨人,但正常情况下并不会对宝宝的牙齿造成损伤。所以基本不用担心。

狞笑、抽搐、还会坐起来等,宝宝那是怎么了?

每回瓜瓜睡着了,我都会“深情”地看他一会儿,但不看没事,看看就都是焦虑。好好的都睡着了,一会儿见他踢腿、一会儿见他抽搐,我又开始东想西想。其实这是宝宝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全造成的。

我们成人入睡后,全身的肌肉都进入一种相对放松的状态,尤其是头部和颈部,而这个时候,大脑是依然在嗨,给骨骼肌发送各种指令,不过这些指令在到达脊椎之后就被阻滞了。

宝宝在睡梦中,但是在阻滞指令这块就弱了点了,所以就会有狞笑、抽搐、踢腿、捶床、说梦话、咀嚼、甚至还会坐起来。

等到6~12个月大时,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越来越完善后,原来能传递出去的神经冲动就会被更多地阻滞在脊髓中,他们的睡眠就安稳多了。

摇头/撞头

瓜瓜在两三个月的时候,每回入睡这会儿就猛烈摇头,感觉把整个脑浆都要甩出来了,看得我真是很崩溃。后来才知道这是因为宝宝耳内平衡还没发育好,慢慢大了就会自然好。所以爸妈们别担心!

再大一点,有些宝宝爱撞头,没事没事,他们也和大人一样,在“摊上事”的时候也会进行一些自我安慰,有节奏地摇头、撞头、滚动,是宝宝们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这种规律的运动,能让宝宝慢慢分散自己的痛苦(耳朵疼、牙疼)、放松下来。

妈妈们注意奥,这个时候,最好是通过温和的方式来让宝宝慢慢停止这些行为。因为如果你的宝宝发觉你正试图阻止它摇摆,他可能会把它当作一个挑战和坚持的行为,更执着去做这个事哦。

(好多麻麻说,为什么没早早发现我们,别担心,记得置顶,就不会看不到咱们咯)

大家好,我是中科院发育学博士,也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想和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同学,与大家一起更好地带娃!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下方







































新媒体管理
沈阳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wh/93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