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胸

胸部属于上焦,内藏心肺,为宗气所聚、诸经循行之处。望诊时注意观察其外形变化、虚里搏动情况和呼吸运动有否异常等。

1.外形

扁平胸:胸廓扁平,前后径小于左右径的一半,颈部细长,锁骨突出,两肩向前,锁骨上、下窝凹陷。属形体消瘦阴虚体质,常见于肺肾阴虚或气阴两虚的病人。也见于体弱者。

桶状胸:胸廓膨隆,形似圆桶,前后径与左右径相差无几,颈短肩高,锁骨上、下窝平展,肋间隙加宽。多为久病咳喘的肺胀病人。

鸡胸:胸骨下部向前方明显突出的胸廓畸形,形似鸡之胸骨隆突,使胸廓前后径变长,左右径缩小。多见于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不充或后天失养,精气不足,骨骼发育异常者。

漏斗胸:胸骨下部剑突内陷,形似漏斗。由先天精气亏损,或胸骨下部长期受压,或因慢性肺部疾病,长期吸气受阻所致。

一侧胸廓塌陷,肋间变窄,肩部下垂,脊骨常向对侧凸出者,多见于肺痿、悬饮后遗症或肺部手术后病人。

一侧胸廓膨隆,肋间变宽或兼外凸,气管向健侧移位者,多见于悬饮、气胸等病人。

肋骨串珠:双侧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的骺部呈钝圆形隆起,似串珠突起于胸骨两侧。可见于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佝偻病患儿。

乳痈:妇女哺乳期乳房红肿热痛,乳汁不畅,甚至溃破流脓,伴恶寒发热者。多由肝气郁结、胃热壅滞或乳头破碎,外感邪毒所致。

乳房局部肿块呈不规则隆凸,表面皮肤皱缩或乳头凹陷,溃后形似菜花,为乳岩,为气郁痰凝、血瘀毒聚所致

一、乳腺疾病的自我检查法

乳房自我检查主要是自我触诊。自我了解乳房的健康状况,是早期发现乳房疾病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方法为:

1、脱掉上衣,面对镜子直立,观察自己乳房的大小、外形有无异常,乳头、乳晕及乳房皮肤的结构有无异常变化等。

2、取仰卧位,背部垫一枕头,使下垂的乳腺平展,易于触摸,然后双手分别平放于双乳,用对侧的食指、中指及无名指平放在乳房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检查,最后用同样方法检查乳晕区。在检查乳房外侧时手臂应放于身旁,这样可以发现异常增生及肿块,切忌直立以手指捏拧,以免造成误诊。

3、平时注意内衣上有无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污渍,定期自我检查乳头有无溢液。取半坐位,用手沿乳晕乳头根部,顺时针方向按压,如有溢液时,需了解溢液的性质。

4、乳房自我检查最好在两次月经之间,(最好是月经来潮的第9—11天,此时乳腺组织最为松软,易于检查)每月进行自我检查一次,每半年由医生检查一次,这样可以早期发现乳房肿块,对防治乳腺癌有重要价值。

5、用左右手交叉触检腋下及锁骨下淋巴结有无肿大,如有肿大应检查其大小如何,可否活动,有无粘连及有无红肿疼痛。

二、乳房医院就诊

如自我检查或无意中发现下列情况,医院乳腺疾病专科门诊就诊,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1、乳腺肿块:

乳腺肿块是乳腺肿瘤的主要症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肿块是病人自己偶然发现的,只有一少部分是在查体时被医生发现的。乳腺肿块也可见于乳腺增生症、乳腺结核等。若触扪乳腺出现比其他周围稍厚的组织,界限不清,难以测出其确切大小,临床上一般多诊断为“增生”。这种情况在未闭经的妇女,尤其随月经周期有些大小的变化,多属于生理性。但增厚组织长期存在,与月经周期变化无关,或日益增厚及范围增大,尤其出现在绝经期后的妇女时,更需重视,因为此类病变多半为癌肿。

2、乳腺疼痛:

乳腺的剧烈疼痛伴有触痛常为乳腺的炎症性表现,多见于急性乳腺炎或乳腺脓肿。临床上出现局部疼痛,常与月经周期有关,一般多见于乳腺的单纯性或囊性增生。

3、乳头溢液:

在妇女非哺乳期间,发生乳头溢液多属病理性的,这种乳头异常分泌约占各种乳腺疾病的百分之五至八。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导管内乳头状瘤,约占半数病例,其次为乳腺囊性增生和乳管扩张症,约15%病人为乳腺癌。一般认为血性溢液的百分之六十有癌的可能,浆液、乳汁样或水样者良性病变可能性大;伴有肿块者应疑为恶性,无肿块的非血性乳头溢液常为良性;年龄在50岁以上者癌性的可能性大,而良性病变则多发生在40岁以下;药物性乳头溢液多为双侧性,呈清亮浆液或乳汁样分泌物,停药后可自愈,常见药物有雌激素、氯丙嗪、吗叮啉及避孕药等。

4、乳腺皮肤改变

大多数乳腺良性疾病其乳腺皮肤无任何改变,急性乳腺炎常有皮肤红肿,乳腺结核可伴有皮肤溃疡或瘘管,乳腺癌可出现皮肤内陷形成“酒窝征”。

5、乳房轮廓的改变

正常乳房具有完整的弧形轮廓,此种弧形的任何缺陷或异常,均甚重要,常为乳腺癌的早期表现。

6、乳头的改变

乳腺先天性发育不全时乳头可以内陷,多见于无哺乳史的妇女。乳头内陷也可见于乳腺癌,常为单侧内陷。乳头糜烂可发生在哺乳期,因婴儿吮吸致破,乳汁和其他因素的刺激而形成。乳头周围皮肤反复出现湿疹、皮肤瘙痒,经久不愈,应考虑派杰氏病的可能,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7、腋窝淋巴结肿大及上臂水肿

乳腺炎症和乳腺癌均可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上臂水肿则系腋窝淋巴结广泛转移所致。

三、乳腺最佳就诊时间

就诊最佳时间,应在月经干净后4—6天(即月经来潮的第9—11天),因此时体内雌激素、黄体酮含量较低,乳腺最松软,组织较薄,病变也较容易被检出。经前期乳腺处于充血状态,常使乳腺组织变厚,以致难以鉴别诊断。绝经期妇女可随时就诊。

四、乳腺普查的好处

乳腺普查可及时发现早期乳腺癌,以便能早期确诊,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五年至十年生存率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普查可通过与医生交流、咨询、消除不必要的恐癌心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也有好处。

五、常见乳腺疾病

(一)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是一种良性疾病而不是癌,它是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使乳腺组织中腺体的末端乳管和腺泡以及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并伴有淋巴细胞浸润所致。

乳腺增生症分为三种类型:

1、乳痛症:又称单纯性乳腺组织增生,以乳房的周期性疼痛为特征,多见于20—40岁的妇女,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经前症状明显,经后缓解。正确的检查方法乳腺摸不到肿块,大多数表现为局部组织增厚和弥漫性分布的颗粒区,故又可称为肿胀颗粒性乳腺。乳痛症多有自限性,结婚怀孕后可缓解,而且不会发生癌变。

2、乳腺腺病: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常为一侧乳腺出现局限性肿块伴疼痛,亦可两侧发病,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多发生在乳房外上方,肿块较小,直径约1—3厘米,质坚不硬,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乳腺腺病的早期即为乳腺小叶增生,这时尚不会癌变,但乳腺疾病中、晚期有1%的癌变率。

3、乳腺囊性增生症:中年妇女多见,表现为乳房肿块,可为单一较大肿块,呈圆球形,表面光滑,为囊性或实性感。也可表现为乳房多个囊性结节,约三分之一的病人早期可伴有疼痛及触痛,但多不显著,有时还有乳头溢液。乳腺囊性增生中约3—8%可发生癌变,所以要特别提高警惕,定期随访。

(二)多乳腺症、乳头内陷

多乳腺症又称副乳腺,较为常见。本病发生在正常乳腺之外,多出现在正常乳腺外上近腋窝处或腋窝内。副乳腺可随妊娠、经期等发生变化,出现胀痛、压痛,甚至泌乳等症状。副乳腺还可同时出现多乳头畸形。多数不需治疗,但副乳腺也可发生癌肿,若出现病变或影响形体可手术切除。

(三)积乳囊肿

乳汁在乳腺内郁积而形成囊肿,多见于青年妇女,通常发生在哺乳期或停止哺乳后。病人常以乳腺肿块、轻微肿痛就诊,亦有以乳头溢乳为首发症状,肿块边界清楚,光滑,有囊性感。B超检查可确诊。伴感染则出现急性炎症表现,穿刺抽出乳汁性液体后,囊肿即可缩小。若穿刺后又充满则需手术治疗。

(四)导管内乳头状瘤

以乳头溢乳为主要表现,多为血性或黄色浆液性溢液,通过乳管内视镜或导管造影确诊,可行局部肿瘤切除治疗。

(五)乳腺纤维腺瘤

常见于青年妇女,其发生与雌激素刺激有关。乳房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块,呈圆形或托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坚韧,有滑脱感。病人年龄在25岁以上或肿瘤大于2厘米应采用手术切除治疗。

(六)乳腺癌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癌肿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机会较高,多见于35—55岁的妇女。

乳腺癌可表现为乳房出现无痛性的单个小肿块,偶尔在洗澡或更衣时发现,或无任何症状,由医生检查时发现,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很清楚,有时出现皮肤内陷,如“酒窝”。有时出现乳头溢液,多为血性液体。部分病人有无痛腋下肿块。乳房肿块处可出现皮肤内陷,为乳腺癌的较早期征象。出现这些情况医院就医。不能扪及的早期乳腺癌则要靠定期乳腺普查或X线摄片等才能发现。

早期发现的乳腺癌,及时治疗多可获终生治愈。发现较晚,治疗效果就不好。乳腺长于体表,有利于早期发现,但因乳腺癌早期缺乏自觉症状,很多病人发现时已远非早期,能摸到的乳腺癌一般都在2公分以上,其肿瘤已生长3—6年。因此,要早期发现乳腺癌,中年以上妇女应该对乳腺癌有一定的认识,并定期(每隔1个月)进行一次自我乳腺检查,如发现有乳腺肿块或乳腺腺体增厚,或乳头溢液,或乳头抬高、内陷等应及时就诊,请乳腺专科医生进一步检查确诊。但也不要惊惶失措。因为乳腺肿块并不一定是癌,而多属乳腺增生症,后者的特征是乳房有胀痛,于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月经来潮后消失或减轻,有周期性。乳房内扪到的肿块呈结节或颗粒状,质韧而不硬,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分界不清,无粘连,月经后缩小。少数乳腺增生症可发展成乳腺癌,有时与早期乳腺癌也难以区别,这有待乳腺专科医生进一步检查。高度怀疑为癌时,可做乳腺特殊检查:如乳腺红外线扫描、X线乳腺摄影、B超检查、乳管内视镜检查和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等,最后确诊常需切除肿块行病理学检查或术中冰冻切片检查。

六、如何预防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中医称为“乳癖”,认为是肝气不疏;气滞血瘀、冲任失调所致。西医则认为是雌激素水平过高,内分泌紊乱造成。因此在预防中,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针对病因

(1)科学、合理、规律、健康地生活,包括妇女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的正常生理健康的保护;

(2)不擅自使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及滥用化妆品;

(3)提倡合理饮食,低脂肪、蔬菜、水果、素食为主。药食结合,补肝益肾,调补冲任,如黑芝麻药粥,鹌鹑枸杞粥,乌鸡炖黑豆等;

(4)自觉调节情志,制怒为先,自我解脱,知足常乐。

二、育龄妇女每月对乳房的自查自检,自我保健,对各类肿块的自我早发现,医院早就诊、早诊断、早治疗。

三、每3—6个月定期去做乳房体检,寻求专科医生的指导做红外线乳透及B超、钼靶等专业检查。

七、为什么乳腺增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近年来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约60—70%,占育龄妇女的20%—40%,而且是呈年轻化的逐年增高。追其原因有以下五方面因素:

一、“性”环境的不断扩大

乳腺组织是性激素的靶器官,耳闻目染扩大的“性”环境中使雌激素分泌增多,刺激乳腺组织产生乳腺增生。

二、客观社会环境中,妇女对生活治疗的要求升高,服用雌激素防衰老,涂用含有雌激素的化妆品、护肤品、使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

三、不良的饮食结构,烧烤、熏腊制品,高脂肪饮食与胆酸结合,生成雌激素样物质。

四、高度的竞争机制,高速度的生活节奏,使妇女处于紧张、兴奋、高压力状态,导致内分泌失衡,免疫力降低。

五、新新人类生活方式,违背女性自然生理规律,晚婚不育(重复人工流产),育后不哺(完全人工喂养),哺而不足(提早断哺),造成内分泌紊乱产生乳腺增生疾病。

综上,不良的生活习性、雌激素水平隐性显性的增加、内分泌紊乱、免疫力降低是近年来乳腺增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的原因。

八、如何预防乳腺癌

1、加强卫生宣教工作,普及防癌知识,对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大力推广自我乳房检查法,应在月经期后作检查,发现乳房异常现象,宜及早就医,以便排除或确诊。

3、定期开展防癌普查,每年1次。普查对象主要为30岁以上的妇女。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应定期半年左右到乳腺专科检查一次。

4、对于长期存在的局限性乳房腺体增生,乳头溢液,乳痛及乳头皮肤脱屑等异常表现,尤其出现在绝经期后的妇女,即使触不到肿块,也要引起警惕。

5、重视无明显恶性体征的微小肿块,应该查明原因,必要时可作细胞学检查。

6、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1)平衡膳食,做到食物多样化,不挑食。

(2)少食高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及高盐食物。

(3)多吃鱼肉、蛋、瓜果类,富含维生素A、C食物的绿色蔬菜和水果。如山楂、无花果、甘蔗、菱角、猕猴桃、苹果、大枣、柑桔、菠萝、大蒜、胡萝卜、百合、香菇、银耳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癌抑癌作用。

青玄行者







































北京治疗脸部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wh/99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