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2岁,发现左乳肿块10月余(哺乳期间发现肿块)。
麦默通微创手术标本:
病理诊断:乳汁潴留囊肿,鳞状上皮化生伴慢性炎
讨论
乳汁潴留囊肿,又称乳汁淤积症,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但发现肿块多在哺乳期结束半年后,有的甚至在多年后才发现。多因哺乳期妇女有乳腺结构不良、炎症、肿瘤等造成乳腺小叶或导管上皮脱落或其他原因阻塞导管;也可能因授乳不定时乳汁不能排空淤滞导管内,使导管扩张形成囊肿,一侧乳未被吸空而更换另一侧乳房,致使大量乳汁在乳腺导管内潴留;其他原因如寄生虫、结核、肿瘤等阻塞乳腺导管而引起的泌乳不畅。
乳汁潴留性囊肿随病程的不同其图像特征不尽相同。在输乳管受阻初期,其辖区的腺叶因乳汁潴留而肿胀,因而超声可见乳腺内实质稍强回声团块,大小约lcm左右,边界清,周边见声晕,后方见声衰减,其内部回声不均匀,中央见不规则液性区,周边伴有乳导管扩张,其周围的声晕可能代表分隔腺叶的富含脂肪组织的结缔组织。此时如能明确诊断,及时疏乳,病变可逆转。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腺泡过度膨胀而破裂,乳汁流人腺体之间,并在其周围形成厚薄不均的纤维化囊壁,转化成单房囊肿,此时超声图像表现为肿块增大,其内液性区范围亦增大,周围为实质低回声组织环绕,呈厚壁状囊肿。亦可见到与之相通的扩张乳导管。
当合并炎症时肿块的边缘模糊,欠规则,内回声欠均匀。部分结节因内压过高机械压迫周围组织并损伤导管管壁,乳汁及分解物渗透到乳腺间质中导致结节边界模糊、不规则,从而导致BI-RADS分类较高而给患者及临床医师带来困惑。其图像与乳腺癌图像酷似,但是乳腺癌彩色血流图肿块周边及内部均可见血流信号,故彩超有助于鉴别诊断。
由于该病可继发感染,也有文献称潴留的乳汁可形成致癌物质,囊肿壁可以癌变,故主张手术切除,但应避开哺乳期,否则可能发生乳瘘。
乳汁在不同时期,其水分含量和脂肪情况不一样,因此不同患者积乳囊肿超声表现存在诸多差异。不同类型的积乳囊肿其发生时间及特点如下:
1.单纯囊肿型。这类囊肿属于积乳囊肿发生早期,其原因在于乳汁内含有较多的水分所致。其图像特征表现为轮廓和边界清晰,表面光滑。如果对探头加压,可以感受到一定的弹性。回声表现为弱回声反射,且较为均匀。根据水分多少,可以表现为无回声(水分较多时)或者出现类似乳酪状均匀而又细密的强回声光点漂浮(水分较少时)。
2.多囊型积乳囊肿。该类囊肿涉及多个导管,从而形成了类似蜂窝状的潴留囊肿。图像特征表现为不规则型或者圆形无回声区。
3.脂液分层型。主要发生在乳汁的水分和脂肪分离时期,表现为明显的分界线,上下层分别为脂质成分和水分。图像显示有一个高回声水平分界线。以此为界限,上方均质密集的细小光点系脂质成分。而线下方则为液性的无回声区。
4.致密结节型。在积乳时间过长后容易出现致密结节性积乳囊肿。这是由于肿块内水分被吸收,从而导致乳汁浓度过高,呈黄白色黏稠的乳酪样物所致。从声像图来看,肿块主要呈现圆形或者卵圆形,边缘较为光滑,清晰可见。在肿块周围出现包膜回声,内部则表现为弱低回声,回声分布较为均匀。由于部分致密结节型积乳囊肿患者在超声检查中,存在血流信号,可能会导致误诊为纤维腺瘤。这是由于囊肿分隔部位的血流信号导致了误判。因此,对这一声像学特征要引起重视。对比致密结节性积乳囊肿和纤维腺瘤的声像图像,包膜回声是很重要的辨别工具。就积乳囊肿患者而言,回声较厚。但是纤维腺瘤患者包膜回声较薄。
5.星光型。星光型积乳囊肿的发生与致密结节型有类似之处,均系乳汁内的水分被吸收后,导致乳汁浓缩,呈黄白色黏稠的乳酪样物,从而出现凝乳块。肿块主要呈密集低回声。在内部可见散在的强回声光点。但是星光型积乳囊肿有明显的强回声光点,致密结节型的回声分布则相对均匀。这一类型结节往往呈现回声较低,形态纵横比失调,纵向生长,后方声衰减,边界模糊,内可见细小强光点,经常会导致BI-RADS诊断分级升高至4a-b类。
6.结石型。该类囊肿系水分完全吸收导致乳汁形成硬块。从超声图像来看,这一硬块类似结石,因此称之为结石型。该类囊肿的图像显示强回声光带,该光带呈弧形,后方伴有明显声影。
7.不规则型。肿块的形状呈现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清。内部的回声不均匀,并伴有钙化灶。该类囊肿发生的时间与原因各异。可以在早期、中期或者晚期,其原因包括囊肿出现了继发感染、囊肿破裂等。该类囊肿容易与乳腺癌混淆。不过乳腺癌有明显的钙化,钙化多集中在中央区。积乳囊肿无钙化或者钙化位于周边的较中央区为高。另外,血流信号也是区别不规则型积乳囊肿和乳腺癌的参考指标。乳腺癌的血流信号走形并不规则,但是积乳囊肿的血流信号自然而又规则。
综合来看,积乳囊肿虽然由于病变时间的关系,在超声诊断上声像图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但是经过分析与对比,不同时期积乳囊肿的声像图依然具有一定的规则。准确掌握不同时期积乳囊肿声像图特征,尤其是与乳腺癌、纤维腺瘤之间的差异,对于积乳囊肿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梁哲浩赞赏
长按儿童白癜风发病原因白癜风名医送健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zz/10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