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中医筑基三期第1学期知己第六节《七窍》
七窍与道家的修行息息相关。理解了道家的主张,才能真正读懂道家经典文章的内涵。
一、七窍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七窍
头面部的七个窟窿眼,包括双眼、双耳、双鼻孔、嘴巴,内联大脑、脏腑,对外开放的七个孔窍。
有外就有内,内七窍以后再讲。古人把七窍加上肛门和尿道合称为九窍
2、七窍的功能
人和外界交换信息和能量、物质的窗口,能够感知也能输出,通常七窍的状态用来描述人的状态。
比如:你真聪明,耳聪目明,就是双耳双眼的功能很好,代指人的精神状态不错。俗话说,人老了,耳不聋,眼不花也是如此。歇后语语: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指的就是精神气血出了问题。
3、七窍的位置
七窍的数目、形状分布如上图所示。鼻唇沟以上分布的是眼睛耳朵和鼻子,都是双孔,人中以下的口、尿道、肛门都是单孔。
二、七窍与卦象
按易经的数理,双数属阴,单数属阳,上面双数就是坤,下面就是乾,这就是一个“泰”卦。
1、泰卦的卦象解读
泰卦是阴在上,阳在下。阴性是质量重往下流的,阳性气轻,上浮,往上走的,天气冷凝下降为雨,地气蒸腾上升为云,天地交泰,万物萌生,泰卦就带以天地的气象,阴阳得以沟通,人就是天地气交的产物。
2、否卦的卦象解读
否是坏的,阻塞的意思,它和泰相反,天地处于背离的状态,阴阳隔绝不通的景象,所以说它是坏卦。
三、道家思想的解读
庄子·内篇·应帝王
这则寓言故事说的是:
南海的大帝名叫儵,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叫浑沌。儵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款待他们十分丰盛,儵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深厚情谊,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的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也就死去了。
解读
南北是空间概念,儵忽是时间概念,合起来是时空的转换,浑沌是天地未分,阴阳混一,没有时空的状态。
胎儿在母体中发育就是浑沌的状态,窍虽有,但没有开。胎儿在母体时,头朝下,三阳在上,三阴在下,上乾下坤,就是一个否卦,胎儿分娩出来,否极泰来,人脱离了先天,进入后天独立的状态,婴儿在浑沌的状态,就开了七窍,就会被羊水呛死。在浑沌未开的时候,开通七窍,就是死路一条。
已经开通了七窍,想要健康长寿,就要回归到先天的浑沌状态。我有七窍,我不用七窍,就能节省大量的精气神。
老子·道德经
道家修炼的法门:服气术。庄子的吐故纳新是对服气术的描述。胎息就是从中发展出来的,后来成为内丹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胎息的本质就是人通过修炼可以达到像胎儿在妈妈肚子中那样,不用口鼻呼吸。
抟气至柔能婴儿乎?——这是对服气胎息的描述。
老子的意思,你关闭七窍,回归到先天浑沌的状态,这也就是修道的基础。
庄子·在宥
浑沌的状态就是:窈窈冥冥、昏昏默默。
窈:微不可见
冥:深不可测
昏昏默默:比喻的是深远幽静这种状态。
视听不为外用,抱持精神的宁静,形体自然就会健康。
比如,眼睛不要被外界事物迷惑,耳朵不要被外界声音骚扰,内心不焦虑,精神守护形体,形体才能长生。
解读
开通七窍,来感知和接纳外界的能量信息物质,是为了后天的生存,不得不这样做的,人是社会的动物,要和社会、人群发生交流,就不能阻断这种交流,我们能做的是,有效利用这种交流带来的好处,而屏蔽它带来的坏处。
人的最低级的趣味,就是满足七窍的享受,过度外界的喧嚣和刺激,会通过七窍进入身体,动心神,耗精气。最可怕的是,还要加大刺激量,过度损耗,使精气神崩溃,这是感观刺激。现代社会的感观刺激大量存在,比如游戏、娱乐、电影、极限运动等。
道家追求的是更高级的状态,所提倡的是,闭户塞牖,关闭感官通道,达到神游物外,内观返照的更高级的状态。
如果衣食无忧了,没有必要消耗太多精气神在七窍上,可以适当的关闭视听,眼不见,耳不听,口不食,可以有意识的调节呼吸,使得呼吸变得绵长悠远,进入胎息状态,有可能进入浑沌的境界,出神入化。
老子·道德经
爽:古时候把生的口病称为爽。
为腹:炼内丹,内丹足了,人的精气神就旺。
去彼取此:摒弃物欲的诱惑,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
彼:为目的生活方式。
此:为腹的生活方式
四、道家思想的指导意义
想要保持健康获得长寿,应该要多做减法:
眼睛要少看;
嘴巴要少吃,少语(少说话——贱人多嘴,贵人少语);
耳朵要少听;
还要多息:呼吸之间的停顿要多。最简单的就是闭目眼神,还可以站桩、静坐,逐渐安静到气脉浑然入定,触碰到浑沌的境界。
五、通过七窍来诊病
肝开窍于目,眼睛红,要清泻肝火,视力下降要养肝补血
肺开窍于鼻,肺的病色可以通过鼻观察
脾开窍于口,嘴唇及其周围的气色变化大多和脾有关
都说心开窍于舌,其实是“舌为心之苗”更准确。徐老师认为,心开窍于咽喉。
当扁桃体肿大红肿的时候,说明热邪已经到了心胞,扁桃体化脓以后,很可能会引起心肌炎,往心上走了。到了心胞以后,人会抽搐,心胞防线再被突破,就会到心上去了,会出现各种神志的状态,比如昏迷,说胡话,另外,心主血,身上还会有出血的症状,比如皮下、鼻子出血。
肾开窍于耳,今天重点来说说耳朵。
六、耳朵的望诊
1、好耳朵的标准:
1)长度:5-8cm,越长越好,大而长的耳朵是健康长寿的标志
2)上平眉毛,下平鼻端
3)紧贴脸颊——从正面看,看不到耳朵,是最好的
如果成年人长的招风耳,就是肾精不足的表现(小孩子除外,因为他还在发育中)
4)耳朵的颜色:和脸面的颜色一样,要红润、明亮、润泽、含蓄
5)厚、软、亮
好耳朵代表:脏腑的精气充足,尤其是精气、肾精的充足。
2、耳朵的望诊
(1)规律:
吉:颜色鲜明,润泽
凶:沉浊、晦暗、枯槁
——颜色鲜明是新得的病,颜色晦暗是久病之相
(2)病色:
白色:主虚、主寒
黄色:主湿、主脾病
红色:主热证
青色:主寒、主痛证
黑色:主肾病
白:
整个耳朵颜色发白,常见是突然受了风寒,如果是淡白,可能是气虚,血虚,或者是气血两虚,用手搓一下仍然没有血色就可能是贫血,或者是血液循环欠佳;苍白,又薄又没有光,甚至萎缩,肾气衰败,常见于病危的人;耳廓上有白色的糠皮一样的皮肤脱屑,皮肤病。
黄:
脾病,常见于食积,腹胀,呕吐,拉肚子;如果同时眼睛也黄,尿也黄,可能是黄胆证;黄中带红,可能是湿热证;耳朵黄还伴有耳朵肿痛,可能是风邪入肾。
红:
耳朵红赤,鲜红,可能在发烧,发热,血脉扩张,多主热证,有可能是中耳炎或耳部局部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有的人红、肿痛,可能是心肺有积热,或肝胆火盛湿热造成的;暗红色,有可能是气滞血瘀。
青:
耳朵发青,表明气血运行不畅,大多是由于血脉的收引,导致的寒证或痛证,青黑,久病有瘀血,或者是剧烈疼痛,或者是肾虚不足,青发白,多为肾气不足的虚寒证。
黑:
一般是病情较为严重的标志。耳色黑多为肾病,纯黑色就是肾气将决,淡淡的黑是肾虚,耳轮焦黑干枯,肾精亏极;紫褐色,皮肤粗糙,严重的时候像鱼鳞一样,久病血瘀,慢性阑尾炎,阑尾周围的脓肿这些的疾病。
七、保养耳朵,健康全身
肾主藏精,肾精肾气充足,耳朵就会大、厚、软、红润明亮,肾精肾气不足,耳朵明亮和润泽度就会大大减轻。
耳朵还隐藏着全身健康信息。人的每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如鼻子、耳朵、舌头等,都是全身的缩影。每个细胞都含了全身的信息。
耳朵就象一个倒置的胎儿。耳朵上有二百六十多个穴位,耳穴贴压(如王不留行籽),在中医应用中,不是主流的,只是辅助。
每天给耳朵做操,刺激耳朵穴位,耳功八法,简单易行,坚持下去,耳朵会变得越来越软,越来越长。
(文中配图截屏自老师PPT课件)
欢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zz/13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