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假,是我院耳鼻喉科医生最忙碌的日子。一大批儿童扁桃体、腺样体将被收割……

10岁的小明夜里睡觉时持续打呼噜,响声大到隔壁房间都可以清楚听到。“有时能听到鼾声突然停顿数秒,把我们吓坏了!”小明妈妈对我院耳鼻喉科主任石帅说。

小明夜间经常因为憋气而坐起,感觉呼吸不了的时候把嘴巴张开睡觉就会舒服点,一夜的反复折腾导致他第二天上课时精神疲惫。“感觉没睡够,有时坐公交都睡着了,上课精神不集中,总想睡觉!”小明也很无奈。

石帅为小明详细检查后发现,小明双侧扁桃体III度,腺样体肥大,睡眠时出现张口呼吸、合并缺氧、呼吸暂停等危险(睡眠时可憋醒,鼾声可突然暂停)症状,影响到日常生活与学习(白天注意力难以集中、嗜睡)。石帅建议小明妈妈,这种情况应尽早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

小明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石帅为其在全麻下行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术后小明疼痛不明显,口腔无渗血,当天憋气就得到了明显改善。家属欣喜万分,激动地握着石帅的手感激道:“石主任手术水平真高!低温等离子技术真神奇啊!”

我院耳鼻咽喉科石帅医疗团队率先在宿迁地区将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应用在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切除的同时止血,术中出血量很少,刀头产生的温度较传统电刀低,不会对周围组织结构造成“热损伤”。目前临床手术病例已达余例,深受患儿和家长欢迎。

石帅说,医生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

“要不要割?不割可不可以?”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

什么是扁桃体、腺样体?

在二三十年前,进行手术的原因往往是扁桃体反复感染,但是现在,切除的原因,往往是因为肥大的扁桃体和腺样体引起气道的堵塞。

鼻腔后方的堵塞,会造成孩子打鼾以及张口呼吸的习惯。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张口呼吸的危害,长期的张口呼吸和打鼾,会严重拉低孩子的颜值。

左图为幼年时切除腺样体之后,恢复“鼻呼吸”的妹妹,右图为未切除腺样体的姐姐,仍然保持着“口呼吸”,长大后容貌之间的差异。

长期的打鼾,鼻塞所引起的低氧状态,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更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这种后果是酷爱孩子的父母们无法容忍的。

扁桃体和腺样体在幼年时肥大,在6-8岁时达到顶峰,随着年龄的上升,它们的体积会渐渐萎缩,一般在12岁时退化。一般来说,与扁桃体、腺样体相关的问题往往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缓解,但是这种趋势是无法预测的。

所以,是静待自然萎缩?还是积极手术切除?就成了家长们纠结的问题。

石帅建议尽快手术切除的情况

1、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症,1年内感染发作不低于7次,或连续2年每年感染发作不低于5次,或连续3年每年感染发作不低于3次;

2、由于腺样体肥大导致的中重度鼻塞,且阻塞症状(张口呼吸、闭塞性鼻音或嗅觉障碍)已持续至少1年,并且保守治疗无效;

3、由于腺体肥大影响鼻腔通气和分泌物引流,导致鼻炎、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哮喘等疾病反复发作。

石帅提醒,当症状并没有那么严重时,家长和医生也需要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

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

1、手术相对于其他合适的替代治疗方案的风险与获益比较;

2、患儿家庭及患儿本人的意愿;

3、患儿对抗生素和其他保守治疗的耐受情况和治疗效果;

4、患儿的学习成绩与疾病相关性缺勤是否有关联。

石帅

硕士

副主任医师

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江苏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委员;宿迁市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耳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江苏省头颈肿瘤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工作15年,医院,北京医院,中医院进修学习。擅长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各种原因引起的耳聋、耳鸣、眩晕的诊治;中耳炎;鼾症;声带息肉;鼻窦炎伴鼻息肉;以及头颈部良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治疗。常规开展中耳显微外科技术,鼻内窥镜技术,二氧化碳激光下喉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低温等离子刀腭咽成形术,喉癌下咽癌肿瘤切除和功能重建术,以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率先在宿迁地区开展多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内复杂手术:如面神经减压术,鼻内镜下脑脊液修补术,听骨链重建人工听骨植入术,喉癌部分切除和功能重建(CHEP,CHP)术等。

专家门诊:每周上午:周一、周二、周四

手术日:周三、周五、周六

预约门诊

病区

供稿:李爱

编辑:梁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fl/121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