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xwdt/151016/4710733.html
夏季全国普遍呈现气温高、湿度大、雨水多的气候特点,季节特点也是诱发疾病多发的因素之一,家畜,尤其是猪在这个季节最容易感染疾病,而使其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猪群容易引发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等,除了常发温和型猪瘟、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外,还有猪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猪附红细胞体和弓形虫病等,导致猪生长发育迟缓,繁殖力下降等,给养猪场或个体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下面就针对夏季猪场常见易发流行疾病特点以及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给大家做一介绍,以供广大养猪朋友借鉴和参考。
1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又名日本乙型脑炎,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热、流产、死胎和公猪睾丸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猪是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中间宿主和传染源,蚊子是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主要的传播媒介,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能在蚊体内繁殖,可越冬并经卵传播。因而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与蚊虫的孳生及活动有密切关系,有明显的季节性。
猪只临床感染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时,几乎没有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症状的表现。怀孕母猪可突然流产,可产出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但母猪自身无明显异常表现;公猪常表现睾丸肿大,或睾丸变小变硬,造成配种繁殖能力减弱或丧失。生长育肥猪可表现体温高、稽留热、粪干呈球状、食欲减退,或后肢呈轻度麻痹,步态不稳,或有视力障碍。
该病暂无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建议最好将其淘汰处理。该病一般通过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弱毒疫苗免疫预防,后备猪在配种前至少免疫2次,种猪在每年的3月、4月、9月采取全群普免。同时注意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做好驱蚊灭蝇工作,建议大家可以使用秒杀蚊蝇进行驱蚊灭蝇,效果不错。
2温和型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发病急,持续高热,全身出血和白细胞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猪是唯一的易感宿主,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多呈散发流行。
该病发病初期一般多鼻镜干燥、便秘、停食或减食、外表瘦弱和持续发热。有的猪反复表现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虽无大规模死亡,但不断出现零星的病死猪。有的四肢下部和腹下可见皮肤紫色出血斑;病程长的仔猪多出现耳尖和尾尖干性坏疽,有时坏死脱落,俗称“干耳朵”和“干尾巴”病。种猪表现为受孕率下降,繁殖率低,出现流产、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等,导致持续性感染、先天感染、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免疫耐受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逐渐增多,而且现有猪瘟弱毒疫苗无法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该病可以通过疫苗免疫进行防控,同时做好猪群平时的预防保健工作,只有猪只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抗病能力才会高,疾病感染几率自然会降低。
3、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目中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特征的传染病,又称“红皮病”。该病可由多种因素引发,应激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多发生于温暖的季节,尤其是高温高湿的天气。
本病多呈隐性经过,免疫力降低时会发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皮肤苍白、发热、偶尔发生黄疸、四肢苍白,尤其是耳部皮肤比较明显。断奶猪和育肥猪更为常见的表现是轻度贫血,生长缓慢。母猪感染将出现发热、食欲减退、嗜睡、产仔率下降及缺乏母性特征等症状。育肥猪表现为急性便秘或拉稀,有时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病猪耳朵、颈下、胸前、腹下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
本病防控的关键是控制寄生虫的感染和卫生状况,必须减少经注射针头和外科手术器械的传播病原,在实施诸如预防注射、断尾、打耳号及阉割等饲养管理程序时,均应更换器械、严格消毒,减少人为传染的机会。群体治疗可在饲料中添加福诺欣,效果非常好。个体治疗可采用长效土霉素结合磺胺类药物,肌肉注射1次/d,连用3d。或选用三氮眯,用量为5~10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分点肌肉注射,1次/d,连用3d。
4、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血清群的链球菌引起的不同临床类型传染病的总称。其定植部位为猪的上呼吸道,尤其是扁桃体和鼻腔,猪的易感性较高,各种年龄阶段的猪均可发病,败血症型、关节炎型、脑膜脑炎型多见于仔猪,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多见于架子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高温季节发病较多。
此病潜伏期较短,自然感染一般潜伏期1~3d,依据其临床症状及病程可分为以下几种
1)急性败血型。仔猪发病较多,架子猪次之,最急性的一般不见明显症状即突然死亡,急性病程2~4d,体温为41~42℃,表现为震颤、眼结膜充血、泪斑、食欲废绝、便秘和粪便干燥。
2)脑膜脑炎型。多见于4~8周龄以下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很快出现神经症状,共济失调、后肢摇摆不稳、转圈运动、全身痉挛和眼凝视,最后衰竭、侧卧、四肢不断划动及死亡较快,最急性的几小时内死亡,有的可转为慢性关节炎型。
3)关节炎型。一般由前两型转变过来,精神、食欲时好时坏,病中后期主要表现为一肢或多肢关节肿痛、跛行、病程较长,约2~3周。
4)化脓性淋巴结炎型。以淋巴结化脓性炎症形成脓肿为特征,多见于架子猪,以颌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最常见,其次为咽部和颈部淋巴结。可见局部隆起,触诊坚硬,有热痛,可影响猪的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
该病发病率极高的猪场,建议免疫猪链球菌多价灭活疫苗,效果较好。同时,严格做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污染环境彻底消毒,断奶仔猪减少因混群打架造成的外伤因素。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注意早用药,足量用药做好预防治疗。对于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待脓肿成熟时可切开排脓,用3%双氧水清洗之后涂抹上红霉素软膏,并配合青霉素治疗,效果较好。
做养殖平时的预防保健不容忽视,不要总是等到猪群出现问题了,再去着急忙慌的治疗,这个时候如果选择的用药方向不对或用药效果不佳,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一再强调防远大于治!1、抗各种不良的应激环境应激、生理应激和营养应激,都会影响猪体抗坏血酸的合成与利用,从而导致猪体内维生素C缺乏,轻则减食少饮,重则导致疾病,因缺乏维生素c而使猪群发病甚至死亡的病例在生产中屡见不鲜。因此,在有不良的应激时,一定要在饲料内添加维生素c,这样才能使猪群健康生长。在热应激期间,饲料内添加维生素c,能降低机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机体抗病力,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减少死淘率。饲料内添加维生素c可使猪机体血清中生长素含量增高,体重增加。还可改善免疫功能,维生素c还能减轻有毒物质的作用,缓解过敏性疾病。2、维生素C可增强猪的免疫作用猪的一生,免疫频繁,特别是仔猪阶段,更是免疫不断,有时一旦遭遇应激,免疫效价明显降低。饲料内添加维生素C不仅可改善应激因子对猪免疫的影响,而且也能减缓高温引起的免疫抑制。生产实践中在进行猪免疫的同时,饲料内添加维生素C,免疫效果确实有所增加。3、维生素C有促生长作用随着养猪业的水平日益提高,在现代的养猪业中饲料内添加维生素c后可缓解由于缺乏抗坏血酸和维生素K引起的坏血病。促进机体生长,尤其是仔猪饲养阶段,常用适量维生素c拌料喂服,可使仔猪生长均匀,减少僵猪出现,提高成活率。4、维生素c可提高猪的繁殖力饲料内添加维生素c,种公猪的精液品质可明显提高,使母猪产仔率提高,对促进种猪生产起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因维生素C具有调节钙的代谢,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增加精子形成和精液量,所以添加维生素c可提高受精率、产仔率和仔猪质量等。5、维生素C在防治疾病上的作用维生素c除用于预防和治疗坏血病,还常用于防治猪的各种传染病,高热、外伤或烧伤的治疗,以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和促进创伤愈合。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1.最新生猪存栏量公布!山东万头、河南万头……
2.猪突然站不起来了,找准原因再治疗!
3.封闭养殖如何管理内环境?
4.仔猪断奶期间的管理,仔猪什么时候断奶?
5.技术:猪打针正确位置,你可能一直都错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fl/12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