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桃子日语留学部—杏子
长长的休假和旅行回来之后,整理好衣服,换好被单和枕头套。拖完地擦完桌子。到超市把弹尽粮绝的冰箱填满。买三种蔬菜,两种水果和两盒肉或海鲜。两包零食和牛奶。出门前检查一下调味料所缺的,多买了个黑胡椒和抹茶盐。抹茶盐沾涮肉是心头好。
终于闲下来,做了一个海鲜烩饭,倒了一杯豆奶。看着家里井井有条,安静下来的样子,嗯嗯,这是我喜欢的,生活的样子。
这一切应该谢谢在东京一个人生活的六年时光。
那天看到学生发的“独居生活指南”一个叫“悠悠哉”的人说的一段话让我很有同感,她说:
“建议大家这一生中,最好有一段一年以上的独自生活的时间。离开父母,离开舍友,不和情侣同居的独自生活的一段时间……这个建议,不针对性别,不论男女都重要。因为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了解到生活的本质。“
于是,决定来写一下我在东京的独居生活。
1,开始独居生活
在东京,我有整整六年的独居生活。从学生时代到社会人。刚来东京的时候和同班同学住的一居室上下铺之外,升学后还住过sharehouse。最后实在是受不了大家可以想像到合租的各种不高兴。决定开始一个住。
第一个房子因为是学生,需要担保人,找了中国人房产中介
第二个房子有公司做担保,找正规的不动产公司,态度也很一般,但有一次,他说有楼上说我家有小孩很吵,我用公司学的一整套敬语告诉他我一人住,而且他抱怨的时间点我在上班。于是中介第二次非常客气地说抱歉。说可能是弄错了之类。日语,真的很重要,有时候自己强大起来,语音标准据理力争的话,主动权就会回到自己手里来。
2,一人住概况
学生时代住的是6帖,契约到了的时候,同一个站,搬了一次家,住了11帖。独居的两个房子都在JR总武线,交通方便,离秋叶原10分钟,离新宿30分钟。离学校15分钟,离第一个工作的公司12分钟。
6帖的房子其实一个人住挺足够的,典型的学生党、新入社员一人居房子。一条小小走道,左边电炉排风扇,右边厕所浴室(但干湿没分开)。往里走6帖,足够放一个床,一个书桌,地上放的桌子是吃饭和看电视用的。(在地上吃饭真的不好,会长肚腩。)有小阳台。住的单身很多,要求严格,有管理员,安静但人杂。
新楼房3年水泥,离站前15分钟,有防盗门,没有家具,自行车只能停在隔壁楼,常被骂。6万一个月。没有照片,在网上找了个差不多的给大家看一下,一眼望得到尽头的房子。
11帖的房子厨房和厕所浴室基本和以前一样,只是里面这个睡觉的地方有11帖,阳台再大一点。年建翻新公寓,房东住7楼,因为离两国站(国技馆)近,有几个相扑初级练习生住在这里。房东是老夫妇,态度不好不坏。
所有公共地区的打扫房东做,所以没有共益费(就是平摊公共卫生费用)。离站前15分钟,商店街后面,买东西方便。如果下雨下雪的时候,出了站,可以有很长的路不被淋湿。但楼下有小酒馆,半夜会有妈妈桑和酒鬼大叔的对话,多数时候安静,偶尔吵。带家具,有防盗门,有自行车停车场7.3万一个月。
3,独居初期的不适应和慌乱
一开始很不安,从来没有一个人生活过,本身胆小,还在国外。
慢慢地,从一开始很谨慎,到后来大肆妄为。通宵追剧、喜欢的东西连吃一个星期、衣服叠完也不分类放进衣柜放在地毯上。没有人管自己的散漫日子真是很爽。
特别像东京,很多人都是独居状态,一人住的公寓很多,大家互不干扰,而且很多人的时间都是错开的。有时候感觉整栋楼,只有我和房东一家住着。
一开始东西不多,而且每天都要往返研究室和打工的地方。家里其实就是用来睡觉的。没有太多杂物杂事,整理起来也很方便。
渐渐地,买多一个毛毯开始、暖风机、热水壶、首饰盒...还学从电视里学了用百元店的木板贴出(用白乳胶)一个床头柜。一点点添加,不知不觉这里成了自己的喜欢的样子。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断舍离,不懂收拾。本来在国内就很少做家务。收纳整理完全不懂,于是一大早找不到衣服,电灯忘了关,毛巾全部拿去洗没得用,毛发塞了下水道等等。“自己家”一点“规矩”也没有。
回到老家自己的大房间和家里人安排好的三餐,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过得很糙。
4,一人住的家的“规矩“,很多的琐碎
然后,又会慢慢地观察起生活细节和身体对于环境的适应。这个过程非常有意思。它让你更了解自己,变得内心强大,然后更好地去用自己的方式去找到与这个世界的平衡点。学会掂量好一个人吃饭的分量。如何搭配营养。豆芽韭菜便宜如何变着法子吃。
学会知道物归原位的重要性。衣物要多久换一次,床上用品换季时如何分配去洗,去晒,如果不及时洗真的会长湿疹。
以前妈妈不让我吃辣是真的有道理,是因为胃根本适应不了,吃多了会拉肚子,还会有荨麻疹。
如何去分配时间打扫清理,厨房的地面要放一块毛巾,随时有滴汁马上擦掉,一个锅n种用途,不会炸煎就避免做这类菜,一人生活就是“一锅出菜谱”、“懒人电饭煲菜谱”的妙用。
所幸东京实在太合适一个人生活了,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人份,不用担心吃不完浪费。吃拉面牛肉饭,甚至火锅也都是一个人的位置
定时检查调味品和生活用品,而且一个人生活不能囤东西(没空间),没有备用。家里没有纸巾的时候真的就没有,不用找,真的没有。也不能等着在超市减价时买,哪怕贵一点也买,然后找规律,养成习惯。了解家里附近超市、熟食店打折时间,了解在回转寿司只能吃五盘,拉面一碗吃不下的胃。为了知道自每月花费,所有的水电煤我都是寄到家里,而不是银行扣的,在日本也没有移动支付,于是只能去定期检查信箱拿单子对一下。然后去便利店结账还。多出来很多麻烦工夫,但是可以掌握花费,感觉自己是一家之主还不赖。
天太冷,暖气很旧吹不暖的时候,可以买便宜的热风机吹一下,但用的时候要小心,有一次把毛衣烧了边角。睡觉前可以用电吹风先把被子,睡裤吹热。我妈老说我没在她身边所以很多生活小智慧不懂,其实即使我在她身边,估计也是听着她唠唠叨叨,不以为然,非得这么扔在国外自己感受自己解决。
5,关于食物的慰籍
念书的时候,在学校饭堂或者打工的地方,那个时候没有中国菜,没有东京海底捞,中国的奶茶店什么的,都是满满的异乡。
工作之后,早上是咖啡和可颂,中午只有一小时的休息时间,第一个工作的七楼有饭堂,看得见晴空塔。如下图
翻译:最后一天,和食堂的阿姨们打了招呼,多亏阿姨们,每天都按时认真地吃了中午饭。连以前觉得不擅长的山药汁也能吃了。一直都很任性,让阿姨给我换掉山菜荞麦。真的谢谢她们!可以看见晴空塔的食堂,再见了~(转职前最后一次在饭堂吃饭,第一个公司很传统,把员工生活照顾得很好,当然束缚也很大。)
第二个工作经常外出,吃饭随意。在家做饭少了。有时在这里吃饭,其实这是事务所前面,有时候有学生来相谈的时候都在这里。漫画好多。
在日本有时候也会想要吃家乡的味道,杏子总结了一下潮州菜,特别是汤类,只需要有炸蒜头和鱼露就能大概还原。炸蒜头可以解决,鱼露可以去站前的泰国餐饮买,至于沙茶就一直没法子解决。好在也不执着。生病——在国外生病也不会叫同个站的朋友来看看自己,大家都生存压力这么大,要加班要出差,不好意思,不要麻烦别人,熬着出问题的事情也很多。于是下次就会学乖,小毛病狂喝柠檬水,有点加重了马上去周边诊所,还有扁桃体发炎是经常有的情况,晚上睡觉前自己拿好药片在diy床头柜。照顾好自己是最大的生存本事。
6,如何独处
“寂寞是刻在人骨子里的,走到哪里都一样。”
上面的这句话,不知道是哪个矫情的人写的,却是在生活安定下来后深刻地体验到的真实。
以前在明治上智的中国同学们也散落在各地,工作时间段不同,很少有得相聚。相聚……也不是那么高质量。
因为一开始为了锻炼口语,加上家里人关系,经历了各种打工,包括牛肉饭店、花材公司和贸易公司。尽可能地想和日本人做朋友,也从来不参加留学生会什么的。
但日本人对于做朋友这个事情还是很有难度的。加上我在国内本身也不是合群的,不抽烟不喝酒,不会跳舞,不会搞气氛,没有特点的我,连来日本的理由都没法子很完整说好的我。感觉东京就有自己的容身之处,因为,像我这样的人有很多,而东京,包容了我。
倒是在工作之后,和几个文服装学院出来的设计师女生关系很要好。后来她们离职,大家也渐渐失联。第二份工作在学校,出差很多,认识海外各地很多志气相投但也只能擦肩而过的朋友们。
7,一人旅
日本有很多旅游团是“一人旅”。其中有很多宅男宅女参加,也有看起来光鲜亮丽实际性格吃相糟糕的人。于是最后,这些也被我摒弃了。
夏天一个人拿着青春18的票,坐着慢列车,在车上看着掠过眼里满眼的新奇。中途下车各种小众到不行的景点,写攻略。
有一次在一个山里的车站,一小时一班车。周围冷静荒芜。天空突然飘起了雨,夏天的暑气一下子吹散,变成皮肤透心凉。突然很想念家里人,打了一个电话。不知道是不是这种孤独无处可放,还是,只是想家了。
做完上面这些所有的琐碎也就是一个人刚刚学会生存,保障了最基本的有规律的正常生活运行而已。但也就这么的一些琐碎的记忆片段,能看得见生活本质的样子。
一个人学会生存的点滴,明白了“只是活下来就这么不容易”的感觉,真的是一个人成长的样子。今年,是结束独居生活的第三年。我拥有自己的小房间,我躲进洞里学习、工作,偶尔,还会想起那些独居的日子。
最后,找一个和你一样有过独居经历,懂得生活的人,一起去寻找生活的规律,生存下来的乐趣,生活都是那样的琐碎,可以是碎玻璃刺伤你,也可以是闪着光芒的小小幸福。
关于留学你还想知道什么呢?欢迎联系杏子哟!
欢迎扫码咨询
(桃子日语留学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hl/12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