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虽然目前CAP的病原医院仍有一定困难,但是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及患儿年龄、病史、临床表现、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表现等,仍然能够获得足够的具有重要提示意义的信息,从而为抗感染用药的经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因此,从病原学角度对儿童CAP进行分类与鉴别诊断将更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就儿童CAP的常见病原学分类及其鉴别诊断进行总结归纳(病毒性肺炎篇)。

一、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pneumonia)

  冬春季节好发,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尤其好发于2~6月龄婴儿,在儿童病毒性肺炎中发病率占首位,传染性强,国内70、80、90年代曾有多次较大规模流行的报道,既往所谓流行性喘憋性肺炎,其病原学检测结果大多证实为RSV。

  由于该病毒胎传抗体不能有效预防感染,故本病新生儿期即可发病,流行季节需注意小婴儿甚至新生儿感染,临床表现为典型毛细支气管炎症状,具体可参考《一文掌握毛细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

  鉴别要点:

  好发于冬春季节,2~6月龄婴儿多见,常有喘憋症状,肺部听诊闻及呼气相哮鸣音伴有细湿啰音甚至捻发音,血清抗体或鼻咽部分泌物核酸检测可确诊。

  特别提醒:

  1.如能顺利渡过喘憋高峰期,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

  2.高危险患儿病死率明显升高,需特别   在CAP病原学中的地位:

  是当前毛细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的首要病原体,也是儿童CAP的首要病原。

二、腺病毒肺炎

(adenoviruspneumonia)

  ADV肺炎好发于冬春季节,6~24月龄高发,曾是我国儿童患病率与病死率最高的病毒性肺炎,也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病毒性肺炎的首要病因(目前已被RSV肺炎取代)。

  临床特征表现为:

  (1)起病急骤、高热持续不退:体温39℃以上,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半数以上患儿最高体温可达40℃以上,发热可持续7~10天甚至更长时间。

  (2)中毒症状重:面色苍白或发灰,精神萎靡,嗜睡与烦躁交替。

  (3)呼吸道症状重:频繁剧烈咳嗽,可有喘憋、发绀、呼吸困难。

  (4)肺外症状: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及肝脏损害,可以出现心肌炎表现,也可因脑水肿嗜睡、昏迷及惊厥等。

  (5)体征:肺部啰音出现迟,当肺部病灶融合时也可出现实变体征;可出现肝脾肿大及皮疹,重症病例呈现心肌炎或心力衰竭表现。

  (6)肺部X线表现:胸片改变早于肺部啰音出现;容易出现大片状影及融合病灶;病灶吸收缓慢。

  鉴别要点:

  好发于冬春季节,6~24月龄婴幼儿多见,疾病急骤、持续高热不退、中毒症状重、肺部体征(湿性啰音)出现迟而胸片改变出现早,容易出现重症肺炎与肺部并发症及心肌炎、多脏器功能衰竭。

  特别提醒:

  1.因腺病毒感染引起的强烈炎症反应与组织坏死,所以常见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及CRP明显升高,同时ADV肺炎也容易继发细菌感染,所以临床对于白细胞及CRP变化需要有正确认识;

  2.在婴幼儿重症肺炎病例中,ADV目前仍然是重要病原体之一;

  3.部分患儿早期可有咽-结合膜热表现及扁桃体表面灰白色点状分泌物,具有重要提示诊断意义。

  在CAP病原学中的地位:

  病原学地位处于RSV、PIV(副流感病毒)之后,但是婴幼儿重症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

三、流感病毒肺炎

(influenzaviruspneumonia)

  多见于6~24月龄婴幼儿,在流感流行季节多发,多见于重症流感病例。其临床表现往往在流感症状基础上出现肺炎的证据。

  临床特征包括:

  (1)起病急、高热不退,流感样症状突出;

  (2)呼吸道症状显著,听诊闻及湿性啰音;

  (3)可伴有肺外症状,如呕吐、腹泻,心肌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肝脏损害、肌肉损害等;

  (4)血常规白细胞一般正常甚至明显减低;

  (5)胸片可见斑片状影甚至大片状实变。

  鉴别要点:

  流感流行季节,流感样症状基础上出现肺炎表现,可有肺外损害的表现,患儿多有接触史。胸片可见斑片状影甚至大片状实变。鼻咽部分泌物核酸检测可确诊。

  特别提醒:

  1流感季节性显著:我国北方冬季高发,南方春季高发,中部地区呈双峰周期即每年1~2月份与6~8月份高发(具体可参考国家流感中心网站),因此流感病毒肺炎主要发生在流行季节。

  2.对于确诊病例或疑似流感病例48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可明显减轻症状并缩短病程,因此,可显著减少严重并发症及肺炎的发生率。

  3.由于耐药率不断增高,不提倡单独使用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

  在CAP病原学中的地位:

  在流感流行季节,肺炎患儿中的流感病毒感染不容忽视,可能被严重低估。

四、副流感病毒与鼻病毒肺炎

(parainfluenzaviruspneumonia)

  PIV肺炎发病率仅次于RSV肺炎,呈常年散发,春夏季节多见,婴幼儿多见,尤其好发于1岁以内婴儿,但其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可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其病毒毒力较轻,感染中毒症状不重,胸片呈现支气管肺炎影像表现,预后一般较好。

  鼻病毒肺炎的发病率及临床特征与PIV肺炎类似,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危害相对较小,但却非常常见。

  鉴别要点:

  常年散发,春夏季多见,好发于1岁以内婴儿,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感染中毒症状不重,血清抗体或鼻咽部分泌物核酸检测可确诊。

  在CAP病原学中的地位:二者病原学地位仅次于RSV。

五、其它病毒性肺炎

  人类偏肺病毒肺炎:

  实际临床发病率并不低,近年对其认识加深,其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与RSV肺炎相似,多见于2岁以内患儿,冬春季节多见,发生重症肺炎的病例相对少见。

  巨细胞病毒肺炎:

  相对少见,一般多见于小婴儿,尤其3月龄以内婴儿,临床症状不具特异性,肺炎症状往往被其它严重的全身症状掩盖,肺部体征常不明显。

  但胸片表现为明显的间质性肺炎,呈网格状改变,可有支气管周围浸润伴肺气肿与结节性浸润,重症病例可见融合病灶,肺外症状常重于肺炎症状,RT-PCR血清病毒载量及血清抗体检测有助诊断。

  麻疹病毒肺炎:

  由于近年部分地区麻疹发病率有回升趋势,并且有部分区域内的流行趋势,故麻疹病毒肺炎也需引起重视。

  其它病毒性肺炎

  其它如冠状病毒、H5N1(禽流感)、H1N1(甲流)与腺病毒、麻疹病毒类似,感染后引起的肺炎出现重症肺炎的比例显著升高,甚至出现严重的ARDS表现,需引起高度重视。

本文作者:安徽医院/芜湖市儿童医学中心汪丙松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与编辑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修订)(上).中华儿科杂志,.51(10):第-页.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与编辑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修订)(下).中华儿科杂志,.51(11):第-页.

  [3].Bradley,J.S.,etal.,Executivesummary:themanagementof   [4].Ralston,S.L.,A.S.LieberthalandH.C.Meissner,RalstonSL,LieberthalAS,MeissnerHC,etal.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TheDiagnosis,Management,andPreventionofBronchiolitis.Pediatrics.;(5):e-e.Pediatrics,.(4):p..

  [5].袁壮等,50年来小儿肺炎诊治策略的变迁.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1(12):第-页.

  [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与编辑委员会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年版).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30(17):第-页.

  [7]王卫平,毛萌,李廷玉等.儿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院

随时







































鏃╂湡鐧界櫆椋庤兘娌诲ソ鍚?
鍖椾含涓尰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hl/839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