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是周围性免疫器官,位于咽腭弓与舌腭弓间的扁桃体窝内。一般认为,扁桃体在儿童3~7岁时是其发育的高峰期,10岁左右稳定,青春期开始后就快速萎缩,扁桃体显示率为95%,18岁以下显示率为%。20岁以上的成年人,扁桃体的大小并不稳定,依然处于缓慢的萎缩中。成人扁桃体的大小随年龄的增加而变小。扁桃体大小(tonsilsize,TS)临床分1~4度:以扁桃体与腭咽弓、腭咽弓与悬雍垂中线之间的中点及悬雍垂中线位置占比关系进行分度计分的,临床目测不定量数据大小。
扁桃体的结构扁桃体是一对呈扁卵圆形的淋巴上皮器官,除内侧面外,其余部分均由结缔组织所形成的被膜包裹。外侧与咽腱膜和咽上缩肌相邻,咽腱膜与被膜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形成扁桃体周围隙。扁桃体内侧面朝向咽腔,表面有鳞状上皮粘膜覆盖,其粘膜上皮向扁桃体实质陷入形成6~20个深浅不一的盲管称为扁桃体隐窝,易为细菌病毒存留繁殖,形成感染“病灶”。扁桃体上、下均有粘膜皱襞连接,上端称半月襞,位于腭舌弓与腭咽弓相交处;下端称三角襞由腭舌弓向下延伸包绕扁桃体前下部。
扁桃体冠状面
肉眼检查仅能发现扁桃体的大小及表面情况,对扁桃体及其周围脓肿的判断不够准确,张口困难的患者更适宜用超声检查。超声频率以7.5MHz最佳,成人肥胖者可选用5.0MHz探头。置于下颌角中央区,朝向扁桃体窝,扫描整个扁桃体区。颌下斜切面是获得扁桃体最佳声像图的最好途径。颈前横切面可以获得两侧扁桃体的横切面,比较两侧扁桃体的肿大程度。并用彩色多普勒显示脓肿与颈内动脉的位置关系。超声扫描可以得到扁桃体及邻近结构的清晰图像。扁桃体纵切面呈“橄榄形”横切面类圆形,实质回声偏低,呈“脑回状”,可清楚显示包膜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可检测到杆状或树枝状血流。扁桃体随年龄的增长而萎缩,声像图的变化与扁桃体的生理性变化相一致;超声检查可见扁桃体体积缩小、钙化增多、血流稀少等。若成人扁桃体体积超出健康少儿平均水平,应认为属于异常。
急性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扁桃体肿大,均大于健康组最大值,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显示较丰富的血流。本病发病急剧,常有剧烈咽痛、张口困难和全身中毒症状,重者影响呼吸及吞咽,需尽快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慢扁桃体周围脓肿表现为扁桃体周围片状无回声区,周围组织回声增高,无回声区内无血流信号。扁桃体炎于扁桃体边缘90%可以检测到血流。慢性扁桃体炎实质回声不均匀,可见小斑点钙化。扁桃体脓肿实质回声减弱,伴小斑片状无回声区。
扁桃体炎(PTC)与扁桃体炎脓肿(PTA)要注意鉴别PTA和PTC,通常是以穿刺抽吸有无脓液为依据。文献报道:超声扫描对PTA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度,超声诊断为脓肿,行穿刺抽液,诊断符合率%。目前认为扁桃体周围脓肿系急性扁桃体炎后细菌及炎症产物向扁桃体周围间隙扩散所致,因此及早利用超声发现PTC是非常有意义的。扁桃体周围间隙感染性病变一定要注意解剖部位和临床症状,同时注意区别间隙内的气体回声。
临床上如何确定脓肿的位置和选择进针方向,一直是困扰耳鼻喉科医师的难题,而超声可确定脓肿的位置和大小,给临床医师提供最佳切开引流部位;可实时显示脓腔与颈内动脉的关系,避免穿刺时损伤颈内动脉。高频超声的高分辨力可发现扁桃体内的小脓肿;另外超声对扁桃体周围脓肿同样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并进行定位穿刺、导向切开引流。超声检查还助于咽旁脓肿、牙周脓肿的鉴别。超声检查患者无痛苦、无辐射,可重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诊断要点:临床症状、临床口咽检查的情况,超声声像缺一不可。
正常12岁儿童扁桃体
1,13岁儿童,左侧扁桃体肿大,与口咽检查吻合。
右侧基本正常
2,成人右侧扁桃体炎伴脓肿:
健侧横切面显示
颌下淋巴结肿大
3,成人扁桃体脓肿
引自文献:
18岁以下健康组扁桃体的超声测值为:
右侧长(16.8±1.7)mm(范围13.0~21.5mm),宽(11.9±1.8)mm(范围9~16mm),厚(9.4±1.4)mm(范围7.9~11.8mm);
左侧长(16.6±4.2)mm(范围13.0~20.2mm),宽(11.7±1.7)mm(范围8.3~14.1mm),厚(9.1±0.9)mm(范围7.5~11.0mm)。
在此向大家隆重推荐我株洲市医院株洲市重点建设专科:头颈耳鼻喉科甲状腺外科!
胡志敏周玉芝王英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医院是哪家北京白癜风医院网站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jg/11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