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医护咨询

扫码   打呼噜:腺样体肥大会阻碍耳、鼻、咽器官的正常通气功能,患儿会鼻塞、呼吸不畅、张口呼吸,晚上睡觉打呼噜,有时甚至一下子气上不来,出现频繁憋气现象。孩子鼾声如雷,家长可别把这当成是睡的香了,最好带孩子去耳鼻喉科排查下是不是腺样体把鼻咽部给堵住了。

  长不高:腺样体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慢慢地自然萎缩,所以有些家长认为腺样体肥大不需要治疗,等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但是,这种放任不管的做法对孩子是有害无益的,孩子腺样体肥大会呼吸不畅,睡眠不好,促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长个子。所以,很多腺样体肥大的患儿与同龄孩子相比身材瘦小。

  损智商:腺样体肥大延误治疗或不治疗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肥大的腺样体阻塞了呼吸通道,患儿长期呼吸不畅、张口呼吸,容易大脑缺氧缺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也会受到影响。

  伤颜值:腺样体肥大还会拉低孩子的颜值,让孩子从白天鹅变成丑小鸭。这是因为呼吸通道被堵塞后,孩子会张口用力呼吸,长此以往颌面骨发育异常,形成特殊的“腺样体面容”:上嘴唇上翘、下嘴唇下坠、嘴唇变厚、牙齿不齐、高鼻梁变塌鼻梁、下巴变短、目光呆滞等。一般来说,孩子到了12岁颌面骨已发育成熟,如果不在这之前及早治疗,很难恢复到以前的容貌。

  除此之外,腺样体肥大还容易引发中耳炎、鼻窦炎等,长期呼吸道阻塞还可能导致肺扩张换气不良,诱发肺源性心脏病。

防护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常见于鼻炎、扁桃体炎、感冒等反复发作,以及护理不当形成的恶性循环。护理不当包括喂养不当,情绪紧张,缺乏锻炼和体质调理等。

腺样体肥大的预防和护理应该从找出根源、饮食喂养、调理锻炼、家庭氛围方面展开:

如果宝宝有鼻炎、扁桃体炎、慢性咳嗽等情况,先听从医生的指导,针对病因进行调理。

对患腺样体肥大的宝宝,不要过度喂养,适当减少食量,选择易消化的、温和脾胃的食物,平时可以吃些淮山、红豆、薏米等食物。

适当的活动与锻炼,体质调理,劳逸结合,让身心都得到调节。

家长尽量维护家庭和睦的氛围,少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孩子小,但也能体会到情绪和感情。

通过日常的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善,腺样体肥大是可以很好地预防和改善的。家长们做好预防护理,也是让孩子远离腺样体肥大的重要措施!

治疗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保守治疗

常规的门诊都会做纤维鼻咽喉镜检查,来看肥大的腺样体阻塞鼻孔到了什么程度。腺样体大约占鼻孔2/3以内的可以先选择保守治疗,先把炎症控制住,让孩子的鼻腔先保持通畅。

药物治疗腺样体肥大,就是通过减轻局部炎症,减少分泌物,消除局部的水肿来缓解临床症状的,换言之也就是减轻炎症对腺样体组织的刺激,从而使腺样体组织减小。

与感冒的两点区别

由于腺样体肥大会引起鼻塞、流鼻涕,很多家长以为孩子是感冒了,结果当感冒治了好久都不见好转。其实,腺样体肥大和感冒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可以让家长辨明真相尽快治疗。

  一般的感冒通常持续一周左右,到了一定时间就会靠自身的免疫逐渐恢复,鼻塞流涕这些症状也会随之消失。而腺样体肥大如果不接受相应的治疗,症状会一直持续。

  感冒会有发热、流涕、咳嗽等典型症状,而腺样体肥大最主要的症状是呼吸不畅,孩子会张口呼吸,晚上睡觉会打呼噜,有些孩子还会耳鸣、听力下降。

腺样体肥大手术治疗

腺样体肥大的孩子是否要手术,不是单纯看腺样体肥大程度,需要密切结合临床症状:

1、明显张口呼吸,导致上下颌发育受影响,面容改变。

2、反复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甚至听力受影响;

3、合并慢性鼻窦炎保守治疗无效;

4、如果合并扁桃体肥大、肥胖,有夜间呼吸暂停者,需要同时切除扁桃体。

上述临床症状严重的孩子,和有以上症状并在3个月的观察期间症状有加重趋势的孩子,都需要尽早手术。

当前腺样体肥大手术以鼻内窥镜微创手术为主,内窥镜可以看到鼻腔内部的组织,手术位置比较准确,清除腺样体也会比较干净。

具体的操作步骤,简单说来就是,先使患儿麻醉,然后在充分暴露鼻咽部的情况下从口腔插入鼻内镜,这样在监视器上就可以看到鼻咽部的结构,利用手术系统对增生的腺样体组织进行切割与消融,避免损伤周边正常组织。

无论家长想选择哪一种治疗方式,一定要从孩子的真实病情出发,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同时要做好日常生活的防护措施。

?

孩子可能正在遭受这些耳鼻喉疾病的困扰:

鼻炎

症状:主要是间歇性、交替性鼻阻塞,鼻涕增多,常流脓鼻涕。分泌物常向后流入鼻咽部,出现咳嗽、多痰、咽部不适等症状。

鼻炎也分为多个类型,有过敏性鼻炎、单纯性鼻炎、其他疾病引起的鼻炎等。如不清楚属于哪种类型,建议及时到院进行专业检查诊断,对症治疗。

危害:小儿慢性鼻炎可影响小儿面部发育以及记忆力;有40%的病人可伴发哮喘;长期鼻炎还可引发分泌性中耳炎,导致患儿听力下降,耳闷堵感;由于鼻炎引发鼻塞,影响患儿夜间睡眠质量,严重可有夜间睡眠呼吸暂停出现。

慢性鼻炎危害大,治疗不及时,因鼻堵塞而需张口呼吸,长期后可能出现"痴呆"样面容,还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腺样体炎、中耳炎、鼻窦炎、咽炎和支气管炎。

扁桃体发炎

扁桃体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病,多发病,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是由于病原体侵入扁桃体而引起的。其症状是:发热、咳嗽、咽痛、严重时高热不退,患者吞咽困难,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化脓。

扁桃体一年急性发作达4次以上,可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多是由于扁桃体窝的病原体所引起的。检查可见扁桃体肥大、充血、或可见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

儿童扁桃体炎发生以后会出现很多的症状表现,这些症状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儿童扁桃体炎发生以后孩子会出现反复咽痛的症状,尤其是容易感冒或者是曾经有脓肿以及胆囊病史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反复咽痛的现象。

第二:儿童扁桃体炎患者还会出现咽喉干燥,咽喉瘙痒,甚至有时候觉得喉咙里面有异物感,口臭,以及出现刺激性的咳嗽等症状。如果孩子比较肥胖的话,出现儿童扁桃体炎的时候孩子还会有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甚至是发生语言障碍等症状。

第三:会出现身体无力,消化不良,头痛,低烧等症状表现。

第四:儿童扁桃体炎发生的时候孩子还会出现扁桃体肿大,甚至会出现下颌淋巴结肿胀现象,因此,对于这些症状我们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医院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连通鼻咽腔与中耳腔,起调节中耳气压作用)不通畅或阻塞后引起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鼻腔的唯一通道。当出现外感、鼻咽部疾病(如鼻炎、鼻窦炎等)时,炎症就会沿着咽鼓管蔓延至中耳腔,引起中耳粘膜水肿,粘膜下毛细血管增生和通透性增加,血管中的血浆渗出到中耳腔形成积液也会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与成人咽鼓管比起来,儿童的咽鼓管更平(接近水平位),管腔更短,内径更宽,所以炎症更容易进入中耳,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当出现以下症状,家长就要引起重视:

1、耳鸣

多呈间断性,症状一般不重。

2、耳痛、堵闷感

急性起病期可出现耳痛,多数表现为耳堵闷感。婴幼儿、儿童多以拽耳朵为主要表现。

3、听力下降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前大多有感冒史,以后出现耳痛、听力下降。一些孩子表现为对大人的呼唤不理睬,被误以为注意力不集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zl/147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