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草,它们没有绚丽的花朵,更没有人间赋予的桂冠,它们零落于田野乡间,甘愿做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其实它们许多是颇有价值的中草药,本文就带你重新走回高密乡间,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

益母草:又名四楞子棵、益母艾、益母蒿、红花艾,唇形科。夏季开花。生于沟渠道旁、草地、荒野等处。味辛、苦、凉。主要功能:活血、祛淤、调经、消水。主治:妇女胎漏难产、产后血晕、瘀血腹痛、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痈肿疮疡等。

萝藦:高密民间俗称瓜蒌,为龙胆目萝藦科萝藦属,多年生蔓性草本,生于路旁、篱笆、灌木林等处。高密全境都有分布。全草或根入药,功用主治:补益精气、通乳、解毒。治虚损劳伤、阳萎、带下、乳汁不通、丹毒疮肿等。

牵牛花:高密民间又称喇叭花。一年生缠绕性草本,种子入药,俗称黑丑、白丑。功能主治:消痰涤饮、泻水通便、杀虫攻积。用于气逆喘咳、虫积腹痛、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蛔虫、绦虫病等。

马虎眼:学名泽漆,又名猫儿眼草。多生于境内沟沿河堤、路旁、荒野及湿地。味辛、苦,微寒;有毒。4~5月开花时采收,晒干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主治:水气肿满、痰饮喘咳、疟疾、菌痢、瘰疬、癣疮、结核性痿管、骨髓炎。

鬼针草:又名粘人草、豆渣草,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钝四棱形。果实黑色,顶端带有芒刺。生于村旁、路边及草丛中。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性阑尾炎、急性黄疸、胃肠炎、风湿关节疼痛、疟疾,外用治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

龙葵:又名野葡萄,高密俗名焉油,一年生草本。嫩叶可食用,夏、秋季采割全草,干燥切段。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功效。治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慢性气管炎、急性肾炎等。

蒲公英:高密俗称婆婆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

苍耳:菊科,生于路边、沟旁、田边、村旁等处。性味苦、甘、辛,性温,有小毒,归肺、肝经。功能: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痒。主治:鼻渊、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湿疹、疥。

荠菜:十字花科荠属,生长于田野、路旁,全草入药,叶可食用。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用于治疗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疼等。

 齐齐毛:学名小蓟,又名刺儿菜,菊科蓟属。全草或根入药。性凉,味甘。入肝、脾二经。凉血、祛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等。

狗尾草:别名绿狗尾草、谷莠子,境内随处可见。主治:除热、去湿、消肿。治痈肿、疮癣、赤眼。

节节草:俗名接骨草,多年生,性喜近水沙地。性味甘、微苦、平,有毒。具有疏风散热,解肌退热功能,临床可治疗牛皮癣。

苦菜:学名败酱草,民间俗称苦菜,路边、田埂边多有生长,味甘带苦,可炒食或凉拌。有抗菌、解热、消炎、明目等作用。

决明:种子入药,俗称决明子。路边、田野均有分布。味苦、甘、咸,性微寒,入肝、肾、大肠经;润肠通便,降脂明目,治疗便秘及高血脂,高血压。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有缓泻作用,降血压降血脂。

牛筋草:一年生草本,多生于路旁。根系极发达,秆叶强韧,全株可作牲畜饲料。全草煎水服,用于防治乙脑,流脑,风湿关节痛,黄疸,小儿消化不良,泄泻,痢疾,小便淋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狗咬伤。

蒺藜:茎平卧,无毛,被长柔毛或长硬毛,生于田野、路旁及河边草丛。果入药,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大蓟:多生于草地、路旁,凉血止血,祛瘀消肿。主治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野草莓:又名蛇莓,多年生草本,生于道旁、杂草间,尤喜沟畔湿润之处。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收敛止血作用,又能治毒蛇咬伤,敷治疔疮等。

香附:又名莎草,长于境内河边沙地,旧时产于淮河(即潍河)河畔的淮香附非常有名。味辛、微苦、平。归肝、三焦经。功能:理气解郁,调经,止痛。主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胀满,月经不调,痛经等症,为妇科良药。

葎草:高密民间俗称葛菀子、葛驴菀,茎蔓草本植物。嫩茎和叶可做食草动物饲料。可入药,用于治疗肺结核潮热、肠胃炎、痢疾、感冒发热、小便不利、肾盂肾炎、急性肾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外用治疗痈疖肿毒、湿疹、毒蛇咬伤等。

野燕麦: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植物,为害小麦,生命力强。性味和功用甘,温。归肝、肺经。补虚,敛汗,止血。用于自汗、盗汗、虚汗不止,吐血,崩漏。

红蓼:蓼科植物。一年生草本,多生于沟边、河道两岸的草地、沼泽潮湿处。果实入药,名“水红花子”,有活血、止痛、消积、利尿功效。

野蒜:百合科葱属,又名宅蒜。主要生长于沟旁、草丛中。鳞茎作药用,也可食用,可以治疗脱皮。

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沟渠、河堤、沼泽等,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芦根性寒、味甘,适合用于清胃火,除肺热,健胃、镇呕、利尿之功效。芦叶治霍乱呕逆,痈疽;芦花止血解毒,治鼻衄、血崩,上吐下泻。芦茎、芦根是中医治疗温病的要药,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

车前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生于草地、河滩、沟边、田间及路旁,味甘,性寒。具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的功效。幼株可食用。

马齿苋:高密俗名马肿菜,一年生草本,生于菜园、农田、路旁,为田间常见杂草。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明目;还可作兽药和农药;嫩茎叶可作蔬,也是很好的饲料。

苘麻,高密俗名苘饽饽,常见于路旁、荒地和田野间。茎皮纤维色白,可搓绳索;全草可作药用,种子苦、平。清热利湿,解毒,退翳。用于角膜云翳,痢疾,痈肿。根用于小便淋痛,痢疾。全草或叶苦、平,解毒,祛风。用于痈疽疮毒、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关节酸痛。

地肤苗:别名扫帚菜、扫帚苗。为藜科地肤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自欧洲、亚洲,多生于荒野路边。为常用中药,具有清湿热、利尿等功效,外用治皮肤癣及阴囊湿疹。

香蒲:境内湾塘多有分布,花粉入药,俗称蒲黄,止血,化瘀,通淋。主治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通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

茵陈蒿:属菊科植物,生于河岸、湿润沙地、路旁等处,嫩苗可作菜蔬,主治湿热黄疸,胆囊炎,小便不利,风痒疮疥,湿疮瘙痒,湿温初起。

麦蒿:高密境内广泛分布,是最为常见的麦田杂草之一,不仅是很多人爱吃的春季野菜,亦可药用,有祛痰定喘和强心利尿功效。

白茅:春季抽花絮,未发时乡间儿童俗称扎银。根味甘,性寒,凉血、止血,清热利尿。花序:味甘,性平,止血。

艾蒿:又名艾草、香艾,高密民间俗称艾子。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

菟丝子:一年生寄生草本,通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蒺藜科等植物上。种子药用,甘、温,归肾、肝、脾经,具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之功效,始载《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有补肝肾、益精壮阳及止泻的功能。

蟾蜍草:高密俗名蛤蟆皮,性味:性凉,味苦、辛。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尿。用于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肾炎水肿、痈肿;外治乳腺炎、痔疮肿痛、出血。对感冒、咳嗽、咽炎有特效。

地锦草:别名草血竭、血见愁草。为大戟科植物。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止血。主痢疾、泄泻、黄疸、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乳汁不下、跌打肿痛及热毒疮疡等。

王不留行:又名麦蓝菜,多见于麦田。种子入药,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经闭,痛经,乳汁不下,乳痈肿痛,淋证涩痛。

扁蓄:又名竹片菜,一年生草本。全草入药,性苦,微寒。归膀胱经。通利膀胱,又能杀虫除湿止痒,主要用于淋痛及湿疹。

野苋:高密俗称云青菜,味甘,性微寒,归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解毒,利尿。主治痢疾,腹泻,疔疮肿毒,毒蛇咬伤,蜂螫伤,小便不利,水肿。

灰菜:藜属植物,高密有数种,为普通田间杂草,全草可入药,具有祛湿、解毒的功效。能止泻痢,止痒。可以治疗疮疡、肿毒、疥癣、风瘙等症。

茜草:别名蒨草、血见愁、土丹参。生于路旁、沟沿、田边、灌丛及林缘,以根入药,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血热咯血、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症。

野菊花:沟渠、河畔、路边皆有生长,以花入药,性微寒,可治疗支气管炎、咽喉肿痛、目赤模糊、痈疖疔毒、湿疹、皮肤瘙痒、口疮、丹毒等症。

野薄荷:有清凉香味,花为淡紫色。生于潮湿地。全草可入药,治感冒发热喉痛,头痛,目赤痛,皮肤风疹搔痒,麻疹不透等症。

打碗花:又名小旋花、斧子苗,旋花科植物。与喇叭花相似,但非同属。可入药,有一定毒性。具备健脾益气,促进消化、止痛等功效。花止痛,可外用治牙痛。

虎尾草:高密田间常见的杂草之一。味辛、苦、性微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杀虫。主感冒头痛、风湿痹痛、泻痢腹痛、疝气、脚气、痈疮肿毒、刀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zl/15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