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临床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52891.html

年马传染病新增考点全解

第二节马腺疫

马腺疫(Equinestrangles)俗称喷喉,中兽医称槽结、喉骨胀,是由C群链球菌中的马链球菌马亚种(Streptococcusequi)引起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热、呼吸道黏膜发炎、颌下淋巴结肿胀化脓为特征。

1.马腺疫俗称

A.马传贫B.锁喉风

C.马流感D.交配疹

E.喷喉

2.马腺疫的病原是

A.链球菌B.葡萄球菌

C.大肠杆D.巴氏杆菌

E.放线菌

3.马腺疫的特征症状不包括

A.发热

B.贫血

C.颌下淋巴结肿胀

D.颌下淋巴结化脓

E.呼吸道黏膜发炎

马属动物易感,以马最易感,骡和驴次之,尤以1~2岁马多发。病菌存在于病马的鼻液和肿胀内,有时健康马的扁桃体及上呼吸道黏膜也存在病菌,当饲养管理不善、天气骤变、受惊、长途运输等因素造成马匹应激时,可因机体抵抗力降低而发病。本病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还可通过创伤及交配感染。本病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常呈地方性流行。

4.马腺疫多发的年龄是

A.1~2岁

B.2~3岁

C.3~4岁

D.4~5岁

E.6~8岁

5.马腺疫多发的季节是

A.春季B.秋季

C.夏季D.冬季

E.春、秋季节

潜伏期为1~8d。临床常见3种病型。

1.一过型腺疫病马症状轻微,体温稍高,主要表现为鼻黏膜的卡他性炎症,流浆液性或黏浓性鼻汁,颌下淋巴结轻度肿胀,不化脓且迅速自行吸收。

6.一过型腺疫的主要症状不包括

A.颌下淋巴结破溃流脓

B.症状轻微,体温稍高

C.颌下淋巴结轻度肿胀

D.流浆液性或黏浓性鼻汁

E.鼻黏膜卡他性炎症

2.典型腺疫病畜体温突然升高(39~41℃),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鼻腔黏膜发炎,流出黏性至脓性鼻液。颌下淋巴结初期肿大,表面凹凸不平,触之硬实;当周围发生炎症时,肿胀加剧,热痛明显,病马呼吸、吞咽困难:随着炎症的发展,局部组织肿胀化脓,触诊稍有波动,被毛脱落,皮肤变薄,肿胀完全成熟,自行破溃,流出大量黄白色黏稠脓汁,之后创内肉芽组织新生,逐渐愈合。

7.典型马腺疫的主要症状是

A.颌下淋巴结破溃流脓

B.症状轻微,体温稍高

C.颌下淋巴结轻度肿胀

D.流浆液性或黏浓性鼻汁

E.鼻黏膜卡他性炎症

3.恶性型腺疫病菌可由颌下淋巴结的化脓灶转移到其他淋巴结,形成化脓灶,甚至转移至肺和脑等器官,发生脓肿。根据病菌侵袭淋巴结所在部位的不同,病马可表现为流脓牲鼻液,淋巴管肿大、化脓,支气管肺炎等临床表现。此型腺疫体温多稽留不降,病马常因极度衰弱或脓毒败血症死亡。

8.恶性型马腺疫的主要症状不包括

A.流脓性鼻液

B.淋巴管肿大

C.淋巴管化脓

D.支气管肺炎

E.体温多呈双相热

本病病理变化常见鼻喉黏膜呈急性化脓性炎症,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覆盖有黏性脓性分泌物。淋巴结充血、肿胀,后形成化脓灶或脓肿。有时可见化脓性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及在肝、肾、脾、脑、脊髓、乳房、睾丸、骨骼肌及心肌等有大小不等的化脓灶和出血点。

9.马腺疫的常见病理变化不包括

A.鼻喉黏膜呈急性化脓性炎症

B.淋巴结形成化脓灶或脓肿

C.脓性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

D.骨骼肌有大小不等的化脓灶

E.肝细胞变性,星状细胞肿大

根据本病的流行规律、临诊表现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其诊断要点为:病马体温39~41℃;眼结膜充血,鼻流浆液性、黏性或脓性鼻液,多发于1~2岁马;颌下淋巴结急性肿胀,热痛,先硬后软有波动,有时延及咽喉部肿胀,呼吸困难。确诊需进一步进行实验室诊断,需取病马的脓汁或鼻液似涂片染色镜检,如见弯曲的长链、革兰阳性球菌,细菌在鲜血平板上培养出现典型的β溶血,则可确诊。诊断本病时,注意与鼻腔鼻疽、鼻炎、流行性感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相鉴别。

10.病马1.5岁,体温39~41℃;眼结膜充血,鼻流浆液性、脓性鼻液,颌下淋巴结急性肿胀,热痛,先硬后软有波动,取病马的脓汁涂片染色镜检,见弯曲的长链、革兰阳性球菌,在鲜血平板上培养出现典型的β溶血。该病马所患的疾病是

A.马腺疫

B.马鼻腔鼻疽

C.马流行性感冒

D.马传染性贫血病

E.马传染性支气管炎

定期消毒圈舍、运动场、饲槽,饮水槽等马接触的场所和设施。严防病马混入健康马群。新引进的幼驹隔离观察2周后,方可混入健康马群中。采用马腺疫灭活疫苗注射预防,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和减轻临床症状,但不能完全预防本病的发生生本病时,病畜隔离治疗:污染的场舍、运动场及用具等彻底消毒。本病流行期,对尚未发病的适龄马确可用磺胺嘧啶+小苏打拌料喂给,可起到预防作用。氨基青霉素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四环素类(土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等)和头孢噻呋等药物对病马的治疗有效,可酌情选用。对于淋巴结肿胀而未化脓的病马,宜用热敷,然后凃擦碘酒。脓肿成熟时,切开排脓,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然后涂擦软膏,经数日后可痊愈。不能进食的病马可静脉注射葡萄糖,不能饮水的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静脉注射。此外,也可采用中药治疗,以泻心肺、清咽喉为治则,病初食槽肿硬,内服郁金散加减,外敷白及拔毒散。若服药后硬肿不散,可用黄芪散加味,待脓肿成熟后针刺排脓,后按外科常规方珐治疗。

11.可有效降低马腺疫的发病率和减轻临床症状的措施是

A.注射灭活疫苗

B.注射弱毒疫苗

C.注射基因工程疫苗

D.注射基因缺失疫苗

E.注射抗毒素或高免血清

12.预防马腺疫拌料的药物组合是

A.磺胺嘧啶+小苏打

B.链霉素+维生素C

C.甲硝唑+维生素E

D.左咪唑+维生素K

E.三氮脒+氯化钠

13.治疗马腺疫的药物不包括

A.土霉素

B.链霉素

C.多西环素

D.头孢噻呋

E.阿莫西林

第三节马流行性感冒

马流行性感冒(Equineinfluenza)简称马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马A型流感病毒(EquineinfluenzaAvirus)引起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以发热、结膜潮红、咳嗽、流浆液性或脓性鼻液、母马流产等为主要特征。

1.马流感病毒属于

A.A型流感病毒

B.B型流感病毒

C.C型流感病毒

D.D型流感病毒

E.副粘病毒

2.马流感的主要特征症状不包括

A.发热、咳嗽

B.结膜潮红

C.母马流产

D.公马一侧睾丸肿大

E.流浆液性或脓性鼻液

只有马属动物易感,其中马的易感性最高,无品种、年龄、性别差异,以2岁以下的马多发。病马是主要传染源,康复马和隐性感染马在一定时间内也能带毒排毒。本病可通过空气传染,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经口传染,因康复公马精液中长期存在病毒,也可通过交配传染。本病秋末至初春多发,传播迅速,流行猛烈,发病率可高达60%~80%,但病死率通常低于5%。

3.易感马流感的动物是

A.猪B.驴

C.牛D.羊

E.禽

4.不属于马流感流行病学正确描述的是

A.秋末至初春多发

B.2岁以下的马多发

C.可通过空气传染

D.可通过交配传染

E.病死率可高达60%~80%

根据病毒型的不同,表现的临诊症状不完全一样。H7N7亚型所致的疾病比较温和,H3N8亚型所致的疾病较重。本病潜伏期为2~10d,多在感染后3~4d发病。马匹突然发病,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四肢无力,不愿走动,呼吸与脉搏加快。眼结膜潮红,眼睑肿大:眼角流出黏稠或脓性分泌物。鼻腔黏膜潮红,从鼻孔流出水样或黏稠分泌物,初干咳。随后逐渐变为湿咳,持续2~3周。有的病马可发展为支气管炎和肺炎。本病主要病理变化以呼吸道(鼻、喉、气管及支气管)黏膜卡他性、充血性炎症变化为主。发病时白细胞减少,有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增多。致死性病例可见化脓性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及胸膜炎病变,肠卡他性、出血性炎症,心包和胸腔积液,心肌变性,肝、肾肿大、变性。

5.马流感致病力较强的病原是

A.A型H1N1亚型

B.A型H3N8亚型

C.D型H3N2亚型

D.A型H5N1亚型

E.A型H1N1亚型

6.马流感致病力较温和的病原是

A.A型H1N1亚型

B.A型H3N8亚型

C.D型H3N2亚型

D.A型H5N1亚型

E.A型H7N7亚型

7.马流感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A.生殖道黏膜卡他性、充血性炎症

B.消化道黏膜卡他性、充血性炎症

C.泌尿道黏膜卡他性、充血性炎症

D.呼吸道黏膜卡他性、充血性炎症

E.腹腔黏膜卡他性、充血性炎症

8.致死性马流感的主要病理变化不包括

A.胸膜炎

B.间质性肺炎

C.心包和胸腔积液

D.化脓性支气管肺炎

E.肝、肾萎缩、出血

9.马流感血液学检查的特征是

A.发病时白细胞减少

B.发病时红细胞减少

C.发病时淋巴细胞减少

D.发病时单核细胞减少

E.发病时嗜酸性细胞减少

根据流行特点、临诊表现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其诊断要点为:多为2岁以下马发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病马出现相同的临床表现,如轻热或高热,干咳,气喘,结膜充血,肌肉及关节痛,不愿活动,白细胞减少,但感染细菌时则增多。确诊需进一步进行实验室诊断,诊断内容通常包括病毒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分离病毒应取病程早期的鼻液或鼻咽部分泌物,接种9~11日龄鸡胚羊膜腔或尿囊腔,35~37℃孵育3~5d,收集羊水和尿囊液,进行血凝试验(HA)及血凝抑制试验(HI)。用鸡胚成纤维细胞或犬肾细胞株MDCK亦可分离病毒。取发病期及康复期双份血清检测抗体,可做血清学诊断。诊断本病时,注意与传染性支气管炎、鼻肺炎、腺疫和鼻疽相鉴别。

10.分离马流感病毒应取病程早期的病料是

A.尿道部分泌物

B.直肠部分泌物

C.鼻咽部分泌物

D.泪腺部分泌物

E.口腔部分泌物

11.分离马流感病毒接种鸡胚羊膜腔或尿囊腔的日龄是

A.1~5日龄

B.6~8日龄

C.9~11日龄

D.12~18日龄

E.19~21日龄

12.诊断马流感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是

A.琼脂扩散试验

B.聚合酶链反应试验

C.变态反应试验

D.补体结合反应试验

E.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

13.分离马流感病毒常用鸡胚成纤维细胞或

A.PK-15细胞

B.HeLa细胞

C.BHK21细胞

D.Vero细胞

E.MDCK犬肾细胞

14.病马1.5岁,突然发病,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四肢无力,不愿走动,呼吸与脉搏加快。干咳,气喘,结膜充血,肌肉及关节痛,不愿活动。本病主要病理变化以呼吸道黏膜卡他性、充血性炎症变化为主,白细胞减少。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该病马所患的疾病是

A.马腺疫B.马鼻腔鼻疽

C.马流行性感冒D.马传染性贫血病

E.马传染性支气管炎

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应激,饲喂易消化的草料,保持畜舍清洁和良好的通风。免疫接种可用H7N7及H3N8亚型灭活疫苗,第一年注射2次,间隔3个月,以后每年注射1次,对预防本病有较好的效果。发生本病时,应隔离病马,对病马加强护理;严格封锁,疫区至少封锁4周;加强消毒,对污染的马厩、运动场和用具等,可用2%烧碱溶液彻底消毒;病马粪便及垫草要堆积发酵,经消毒后再用作肥料;病死马匹应无害化处理。本病尚无特效药,应以对症疗法和控制细菌继发感染为治疗原则。抗菌消炎可选用青霉素G钠、头孢噻呋钠、盐酸沙拉沙星或庆大霉素,根据条件选一或两药联合应用;对症疗法包括解热镇痛和止咳平喘,对不能进食的病马,可静脉注射10%~25%葡萄糖溶液,对不能饮水的病马,可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维生素C。本病的治疗也可选用中药疗法,如选用清瘟败毒散,可使病程缩短,加速病马康复。

15.预防马流感常用的疫苗是

A.灭活疫苗

B.弱毒疫苗

C.基因工程疫苗

D.基因缺失疫苗

E.抗毒素或高免血清

第四节非洲马瘟(新增内容)

非洲马瘟(Africanhorsesickness,AHS)是由非洲马瘟病毒引起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虫媒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肺和皮下组织水肿及部分脏器出血为特征。本病被世界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疫病,也是马属动物唯一的A类疫病。

1.非洲马瘟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经口传播

B.经空气传播

C.经胎盘传播

D.直接接触传播

E.昆虫叮咬传播

2.临床上非洲马瘟病毒的主要症状特征不包括

A.发热

B.贫血、黄疸

C.肺组织水肿

D.皮下组织水肿

E.部分脏器出血

3.非洲马瘟被世界卫生组织(OIE)列为马属动物唯一的

A.E类疫病

B.D类疫病

C.C类疫病

D.B类疫病

E.A类疫病

非洲马瘟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已知有9个血清型,不同型病毒的毒力强弱不同,其间也无交叉免疫关系。

4.非洲马瘟病毒属于

A.黄病毒

B.疱疹病毒

C.麻疹病毒

D.冠状病毒

E.呼肠孤病毒

5.非洲马瘟病毒的血清型有

A.1个B.3个

C.5个D.7个

E.9个

本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多见于温热潮湿季节,传播迅速,常呈地方流行或暴发流行,主要流行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在中东、欧洲、亚洲西南部等地时有发生。中国尚无本病发生。

6.非洲马瘟多发于

A.温热潮湿季节

B.高热潮湿季节

C.寒冷潮湿季节

D.寒冷干燥季节

E.温热干燥季节

马、骡、驴、斑马等单蹄兽是病毒的易感宿主。马,尤其是幼龄马易感性最高,病死率高达95%。大象、野驴、骆驼、犬因接触带有非洲马瘟病毒的血或马肉也偶可感染。本病的传染源为病马、带毒马及其血液、内脏、精液、尿、分泌物及其脱落组织。传播媒介是库蠓,其中拟蚊库蠓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

7.易感非洲马瘟的动物不包括

A.马B.骡

C.驴D.牛

E.斑马

8.非洲马瘟易感性、病死率最高的动物是

A.马B.骡

C.驴D.牛

E.斑马

9.非洲马瘟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是

A.啮齿动物

B.扇头硬蜱

C.湖北钉螺

D.中华按蚊

E.拟蚊库蠓

本病的潜伏期2~14d。

1.临床症状本病根据临诊表现一般可分为肺型、心型、肺心型及发热型。

10.非洲马瘟常见的临床症状不包括

A.肺型B.心型

C.皮肤型D.发热型

E.肺心型

(1)肺型多呈急性经过,常见于流行初期和新疫区。病马主要表现体温迅速升高达40~42℃,精神沉郁,心率加快;结膜潮红,羞明流泪;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鼻孔扩张,流出大量泡沫样的鼻汁;头向下伸直,耳下垂;前肢开张并有大面积出汗,最后常因窒息死亡。病程11~14d,病死率极高,仅有少数病例恢复。

11.肺型非洲马瘟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失血B.溶血

C.心衰D.窒息

E.脱水

(2)心型多为亚急性经过,常见于免疫马匹或弱毒株病毒感染的马匹,以发热并持续几周为特征。病马体温一般不超过40.5℃,主要表现为头部、颈部皮下水肿,上眼睑、口唇和颌等部位肿胀,并向胸、肩、腹部及四肢扩展。濒死期病马出现呼吸数迅速增加、倒地横卧、肌肉震颤、出汗等症状。该型主要是由于肺水肿而引起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等病变,伴有心衰症状。该型病死率较低,大多可以康复。

(3)肺心型表现出肺型和心型两种病型的各种症状,多为亚急性经过,通常只有温和到中等程度的发热和眶上窝水肿,无死亡。

(4)发热型此型多见于免疫或部分免疫的马匹。该型潜伏期长,病程短。病马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0℃,持续1~3d。厌食,结膜微红,脉搏和呼吸均加快。

2.病理变化本病各型之间病变差异较大,但其主要病变特征为急性肺水肿、心肌炎和心肌弥漫性出血,心、肺有黄色胶样水肿。淋巴结高度肿胀。肝轻度肿胀,脾脏一般不肿大。最特征和最常见的病理变化是皮下和肌间组织胶冻样浸润,此病变以眶上窝、眼和喉最为显著。

12.非洲马瘟的主要病变特征不包括

A.急性肺水肿

B.脾脏高度肿胀

C.肺部水肿及出血样病变

D.心、肺有黄色胶样水肿

E.心肌炎和心肌弥漫性出血

13.非洲马瘟最特征和最常见病理变化为

A.急性肺水肿

B.淋巴结高度肿胀

C.肺部水肿及出血样病变

D.心肌炎和心肌弥漫性出血

E.皮下和肌间组织胶冻样浸润

本病实验室诊断常用的方法包括病毒分离鉴定、RT—PCR核酸检测、ELISA抗原检测、竞争性ELISA抗体检测、血清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红细胞凝集试验等。

14.非洲马瘟实验室诊断方法不包括

A.病理解剖

B.毒分离鉴定

C.血清中和试验

D.琼脂扩散试验

E.红细胞凝集试验

我国没有非洲马瘟发生,因此严格的进境检疫是防止非洲马瘟传入我国最重要的措施。控制方法包括:禁止进口或经其领域过境运输具有AHS感染国家或地区的马科动物及其精液和胚胎等相关材料;对从无AHS国家进口的马科动物要经过法定检疫程序,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出具国际动物健康证书;从污染国参赛返回的马匹,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并隔离观察2个月。当发现可疑病例时,应及时确诊,并进行严格的隔离、消毒;病死马焚烧或深埋,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15.防止非洲马瘟传入我国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封锁疫区

B.疫苗接种

C.严格消毒

D.严格进境检疫

E.病畜进行深埋处理

16.从污染国参赛返回的马匹须进行严格检疫,隔离观察期为

A.1个月B.2个月

C.6个月D.8个月

E.10个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hl/126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