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反复”上火“,就是反复感染、发炎,其实就是免疫力差、正气虚弱、细菌病毒总是欺负我们所致。

《化芊中医》辩证治疗:1.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及更年期综合症。2.心脑血管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3.肠胃病: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黏膜白斑、胃溃疡、食道返流性胃炎、结肠炎、结肠溃疡等。4.妇科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及慢性炎症、气血不足等。5.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痤疮等。6: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关节炎等。

刘化芊:中医主任医师;山西省营养协会顾问、首席专家。

为什么会上火?

“上火”为民间俗语,又称“热气”,可以从中医理论解释,属于中医热证范畴。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因此所谓的“火”是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而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证候,具体症状如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牙痛、咽喉痛等。“上火”在干燥气候及连绵湿热天气时更易发生。

什么是炎症?

炎症是机体对致病因素及其损害作用产生的一种反应,发生在局部,同时也可影响全身。局部表现为变质、充血、渗出和增生三种基本变化。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为其五个主要表现。全身可有发热(发烧)、白细胞增多特别是在急性炎症、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增生、实质器官的病变。1、红是由于炎症病灶内的充血所致,开始动脉性充血为鲜红色,以后静脉性充血为暗红色。2、肿主要是由于渗出物的浸润,特别是组织间隙中有液体成分的潴留所致。3、热是由于动脉性充血,流经炎症病灶的血量增多和血液速度加快的缘故。4、痛组织张力升高,器官发炎肿大,钾离子、氢离子的积聚,炎症介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等的刺激也可引起疼痛等。5、功能障碍炎症灶内的细胞变性、坏死,代谢功能的异常,炎症渗出物所造成的机械性阻塞,压迫或疼痛等,都可以引起发炎器官的功能障碍。6、变质变质是指发炎的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同时其代谢和功能也发生障碍。7、充血当组织受到炎因子刺激时,通过神经反向迅速出现暂时性的血管痉挛,特别是细动脉的痉挛。痉挛的持续时间很短,大约为几秒钟到几分钟。接着细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局部血流加快,血压升高,血流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动脉性充血的持续时间不等,长的可达几小时。随后血流逐渐减慢,并发展为静脉性充血;甚至血流停滞。

8、渗出渗出是指炎症病灶内血管中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内的过程。液体渗出到浆膜腔称积液。炎症时渗出的液体称为渗出液。渗出液对机体具有重要的防御作用。9、增生增生乃指在致炎因子和组织崩解产物的刺激下,病灶内网状上皮细胞、纤维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上皮细胞等细胞成分的增生和分化。增生是一种防御反应,可以限制炎症的蔓延,使受损组织得以再生修复。

急性炎症

急性炎症是指经过时间很短。起病急,症状明显,局部病变常以变质、渗出过程为主。慢性炎症

  炎症的经过很长,可由急性炎症转变而来,或因致炎因子的刺激较轻缓并长期起作用所致。临床症状常较不明显,局部病变多以细胞增生为主,渗出过程微弱。

为什么说经常上火发炎是虚症?

临床当中很多人特别容易上火,动则咽干咽痒、牙痛、头昏脑涨、口腔溃疡、咳嗽便秘、尿频尿急、皮肤疖肿、发炎等,甚至于吃几个红枣、几颗枸杞子、一把瓜子、几个炒花生或喝一袋牛奶、2片生姜都会嗓子痛、牙痛、口腔糜烂、牙疼肿胀、烦燥失眠、鼻衄出血、舌红苔黄、尿少便干。这些表现在中医上属于热症和火症的范畴,其原因多是风、寒、暑、湿、燥邪,侵入机体生热化火的结果。此外,脏腑机能失调、饮食辛辣、精神过度刺激、生活丧失规律,也能引起上火。

从西医角度来说,上火表现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性咽喉炎、牙髓炎、口腔溃疡、眼睑炎、结膜炎、尿路感染、便秘、皮肤疖肿、蜂窝组织炎等,也见于结核病、高血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机能亢进以及癌症晚期等一些慢性疾病。

上火可按病因病机不同,分为两类症候,即实火和虚火。

实火

多由于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所致,此外,精神过度刺激、饮食辛辣、脏腑机能活动失调亦可引起。实火患者表现为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牙龈出血、鼻衄出血、耳鸣耳聋、疖疮乍起,身热烦燥、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红苔黄、可有芒刺、脉实滑数。治疗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

虚火

多因“虚”造成,饮食营养单一、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尤其是反复上火,饮食稍有不慎,几个红枣、几片生姜就能让咽干咽痒、牙痛咳嗽等。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病状。阴虚火旺多表现为全身潮热、夜晚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脉搏细数。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气虚火旺者表现全身燥热、午前为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强肾兴阳、甘温除热为原则。

综上所述,实火和虚火不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不同,而且治疗原则及具体治法也有所不同。如果不管上火是实是虚,而一律用同一方法清热败火,则有可能非但治病不成,反而加重病情。因此,上火时,首先分清实火还是虚火后,再决定治疗方案,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反复“上火”就是反复感染、发炎,其实就是免疫力差、正气虚弱、细菌病毒总是欺负我们所致。治疗需要慢慢扶正补虚。但由于虚不受补,一补就上火,或上火下寒(脾胃虚寒)所以调补不易快补大补!犹如毛毛细雨滋润大地一样易“润补”。

中药里的消炎药

我国因抗生素滥用导致高耐药性的细菌不断涌现,使大家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危险。其实,中成药也能起到一些抗生素的作用,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中药里的“消炎药”。

呼吸道感染

咽痛、咳嗽、吐黄痰等症,可以选用成分中含有连翘、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黄芩、蒲公英、鱼腥草等成分的中成药。比如板蓝根冲剂,可以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感冒出现咽喉肿痛,发热等症。小柴胡冲剂用于感冒后身感时冷时热,食欲不振,口苦咽干等症。羚翘解毒丸,可以疏风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和扁桃体炎,表现发热,头晕,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羚羊清肺丸,可以清肺利咽、止咳。用于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出现咳嗽,痰色黄或白而粘稠,咽干咽痛,身热头痛,甚至鼻出血、咳血等症。

肠道感染

可选择一些含有黄连、白头翁等成分的药物。比如葛根芩连微丸(片、冲剂),可以解表清里,止泻止痢。用于肠炎、痢疾而引起的粪便恶臭,便黄而粘,腹痛,身热烦渴等症。黄连素片可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肠炎、痢疾等引起的腹泻,身热,口渴,心烦等症。香连片(丸、胶囊),可以清热燥湿,用于菌痢、单纯性消化不良等导致的腹泻,大便或有脓血,腹胀,腹痛,肛门坠胀。

尿路感染

可以选用以金银花、白茅根等为主要成分的药物。比如尿感宁冲剂,可以清热解毒,通淋利尿。用于急慢性尿路感染所致的小便频急,灼热刺痛,尿黄,下腹胀痛等症。对于胆道感染,则可选择金钱草、茵陈、黄芩、虎杖等组成的中成药。比如消炎利胆片,可清热,祛湿,利胆。用于急慢性胆道感染表现口苦、胁痛等症。胆宁片,可以舒肝利胆,清热通下。用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切除后,表现右上腹隐隐作痛、食入作胀、胃纳不香、嗳气、便秘等症。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药物能治疗其他“炎症”,例如牛黄上清丸可以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抗宫炎片能够治疗宫颈糜烂。

下列为治疗上火药方,不妨一试:

(1)清热解毒类:如菊花、银花、绿豆、多有抗菌消炎作用,适用于各种实火症候。

(2)攻下实火类:如大黄、知母、黄连、黄芩、白萝卜等,适用于小便短黄、大便干结、口干口苦、腹胀纳差等症候。

(3)甘温除热类:如党参、白术、红枣、黄芪适用于气虚火旺的病况。

(4)滋阴降火类:如甲鱼、海带、银耳等,多用于阴虚火旺、五心烦热、潮红盗汗、夜不能寐等症。

(5)补脏熄火类:如黑豆、山药、花生、羊肉、狗肉、韭菜、桑椹等,适用于因脏腑虚弱、阳气不足所致的各种虚火症候。

出诊~

太原:"芊芝堂中医"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jg/143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