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病症,多见于唇内侧、舌头、舌腹、颊黏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因为这些部位的黏膜缺乏角质化层或角化较差。
日常生活中,口腔溃疡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种口腔疾病,它虽不是什么大病,却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它发作时疼痛剧烈,局部灼痛明显,严重者影响饮食与说话。中医认为,口腔溃疡是由于心脾湿热、热毒内蕴、肺胃热盛、阴虚火旺等引起的,治疗以清热解毒、清音利咽、消肿止痛和滋阴降火为主。那么治疗口腔溃疡常用的中成药有哪些呢?接下来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其中的几样吧~
1.桂林西瓜霜
组成:西瓜霜,硼砂(煅),黄柏,黄连,山豆根,射干,浙贝母,青黛,冰片,无患子果(炭),大黄,黄芩,甘草,薄荷脑。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临床应用: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乳蛾、喉痹、口糜,症见咽喉肿痛、喉核肿大、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或出血;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口腔溃疡,牙龈炎见上述证候者及轻度烫伤(表皮未破)者。
用法用量:外用,喷、吹或敷于患处,一次适量,一日数次;重症者兼服,一次1-2克,一日3次。
药品禁忌: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2.口腔溃疡散
组成:青黛、白矾、冰片。
功效:清热敛疮。
临床应用:用于火热内蕴所致的口舌生疮、黏膜破溃、红肿灼痛;复发性口疮、急性口炎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用清毒棉球蘸药擦患处,一日2-3次。
3.双料喉风散
组成:珍珠、人工牛黄、冰片、黄连、山豆根、青黛、人中白(煅)、寒水石、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临床应用:用于肺胃热毒炽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腔糜烂,齿龈肿痛,鼻窦脓肿,皮肤溃烂等症。
用法用量:口腔咽喉诸症:吹敷患处,一日3次;鼻窦脓肿:取少许药吸入鼻内,一日5次;皮肤溃烂:先用浓茶洗净患处,后敷药粉于患处,一日1次。
药品禁忌:孕妇禁用。
4.珠黄散
组成:人工牛黄,珍珠。
功效:清热解毒,祛腐生肌。
临床应用:热毒内蕴所致的咽痛、咽部红肿、糜烂、口腔溃疡久不收敛、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牙龈炎。
用法用量:外用(取少许,吹于患处,每日2~3次);内服(每次服0.6g,日服2次)。
5.复方珍珠口疮颗粒
组成:珍珠,五倍子,苍术,甘草。
功效:燥湿,生肌止痛。
临床应用:心脾湿热证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症见口疮,周围红肿,中间凹陷,表面黄白,灼热疼痛,口干口臭,舌红。
用法用量:每次1袋,开水毫升溶解,分次含于口中,每口含1~2分钟后缓缓咽下:10分钟内服完。一日2次。饭后半小时服用。疗程5天。
让我们合理使用以上几种中成药,赶跑口腔溃疡!一起快乐吃吃吃!!!
·THEEND·
文字来源|《实用中成药》、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徐梓烨
感谢大家的阅读
麻烦大家右下角点个“赞”和“在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