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政协网
人民政协网9月6日电(记者刘喜梅通讯员钟艳宇)“扁桃体菌群与肠道菌群类似,其微生态失调可导致局部免疫激活并诱发全身免疫反应。这也预示着扁桃体抗菌肽未来有可能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近日,医院临床免疫中心栗占国教授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王军教授课题组合作,证实了这一发现。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先进科学》(AdvancedScience)期刊。
扁桃体,大家并不陌生。它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因其产生的淋巴细胞和抗体,可以对付入侵的各种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发挥着抗细菌、抗病毒的防御功能,常常被称为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大门。不过,扁桃体存有丰富的微生物,其中不仅存在有益菌,也含有致病菌。当受到气候、环境、饮食等外界刺激或自身免疫力较弱之时,就会出现扁桃体微生态失调(常见的细菌、病毒感染),引发局部免疫激活而诱发全身免疫反应,如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引发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
既往的临床研究发现,机体共生菌群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肠道菌群在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缩写RA)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已有诸多报道。而扁桃体作为与肠道同样重要的淋巴器官和微生物贮存库,针对其菌群的研究却近乎有限。但临床医学专家也发现,患者扁桃体发炎会导致RA的发生(扁桃体免疫异常与RA发病密切相关),关节滑膜中的致病性T细胞可能来源于扁桃体,但扁桃体参与RA发病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菌群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扁桃体菌群可能与肠道菌群类似,因其微生态失调引发局部免疫激活导致全身免疫反应。”为此,栗占国课题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zl/16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