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突综合征

临床资料

女,51岁,右侧颌下区肿胀、疼痛10年,消炎治疗后缓解。

图1A

图1B

图1C

图1D

图1E

图1F

影像学报告描述

CT平扫(图1A-C)和骨窗冠状位曲面重建(图1D):右侧茎突(白箭)起自颞骨底面和乳突部连接处(图1A),明显过长增粗(图1D),长约6.9cm,中上1/3交界处最粗,轴位断面呈椭圆形(图1B),长径约0.65cm,茎突远端可见斑片状钙化(图1D,黑箭)。左侧茎突(白箭头)长约3.9cm。双侧茎突形态及方位均未见明显异常。软组织窗(图1C)显示右侧茎突下端(白箭)位于右侧咽旁间隙前部,后外方为舌骨断面(白箭头),咽旁间隙较对侧模糊,颌下腺前内侧缘模糊不清(黑箭)、下颌支周围软组织肿胀(黑箭头)。VR图像(图1E、F):VR图像形象直观显示明显过长增粗的右侧茎突(图1E,黑箭和图1F,白箭)及远端茎突舌骨韧带走行区斑片状骨化(图1E,白箭)、左侧茎突(图1F,黑箭)以及两者与舌骨的关系。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

均为右侧茎突综合征,伴周围炎症及茎突舌骨韧带骨化。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

茎突综合征(styloidprocesssyndrome)又称茎突过长症、症状性过长茎突,是茎突过长或形态、方位异常,刺激邻近血管、神经所致咽部异物感、咽痛、头颈痛及涎液增多等症状的总称。常见于20岁以上的成人,无性别差异。茎突位于颞骨底面和乳突区连接处,起自茎乳孔的前内方,颈静脉窝的后外方,呈细条状或圆柱状骨性突起;茎突尖部位于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之间,颈内动脉位于后方,颈外动脉位于前方,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位于其内侧;正常人群4%有茎突过长,其中仅4%~10%有症状。茎突发育过程中发生异常骨化导致茎突过长;茎突形态异常;茎突方位异常;茎突连接异常,如茎突根部与体部仅为纤维组织连接;舌咽神经炎;其他因素,如扁桃体术后导致局部黏膜瘢痕收缩等均可引起茎突综合征。病理上,表现为茎突增粗、过长,为骨性结构,附着韧带钙化,伴有茎突周围炎症时,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与周围组织粘连。

影像学特点如下。①X线检查:正侧位片观察茎突异常。②CT平扫骨窗特别是MPR技术、VR技术、曲面重建技术及SSD等后处理技术能直观、清晰、形象地显示茎突的长度、粗细、形态、方位及韧带钙化等情况:正常茎突长2~3cm(颅底茎乳孔至茎突尖端距离),>3cm为茎突过长;茎突增粗(全部或部分增粗);茎突形态异常包括弯曲、分叉、钩形、双茎突等,茎突弯曲以向内侧弯曲者较多见;正常茎突向内、向前各成30°,偏斜度>40°或<20°为方位异常;軔带骨化以茎突舌骨韧带多见,茎突下颌韧带少见。CT平扫软组织窗观察茎突与周围肌肉、韧带、血管、扁桃体软组织的毗邻关系;一般无需增强CT检查。

鉴别诊断

茎突综合征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慢性咽炎、咽易感症、舌咽神经炎、舌咽神经痛、颞下颌关节综合征、咽喉部肿瘤等;同时要注意其他疾病与茎突综合征并存的可能,特别是茎突截短术后,临床症状仍无改善者,应注意鉴别其他病变。

小结

成人出现咽痛、咽部异物感,X线或CT显示茎突长度过长或增粗、弯曲、方位异常及韧带骨化,在排除了慢性咽炎、咽易感症、舌咽神经炎、舌咽神经痛等疾病后,提示茎突综合征的诊断。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gpy.com/kcyzl/12019.html
当前时间: